水彩艺术的“生存”与“状态”

——“刘向东绘画作品展”的启示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高素娜

    新疆古物之二(水彩) 60×80厘米 2016年 刘向东

    “湖北是水彩画重镇,刘向东向湖北丢了一颗炸弹!”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湖北美院教授刘寿祥说,刘向东的艺术创作对水彩画提出了新的思考,值得艺术界认真关注。12月22日,“生存·状态:刘向东绘画作品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幕,展出刘向东人物、静物、风景、动物4个单元120件作品,演绎了当下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在当天举行的研讨会上,湖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湖北美院美术馆、莞城美术馆、汤湖美术馆等诸多美术馆馆长,湖北省美术院、武汉画院等创作机构代表,以及来自全国的知名批评家、艺术家等,共同探讨了刘向东的艺术特色和水彩画在当下的发展。

    演绎水彩的别样魅力

    湖北美术馆二楼展厅里,人们边看展览边悄悄议论着自己喜欢的画作。尤其在人物展厅,冬季里赤膊耙地的老农、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片段、城市打拼者蜘蛛人的日常……刘向东运用水彩颜料在布面上完成的这些肖像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它们如同雕塑一般的质感,使得很多人纠结它们到底是油画还是水彩作品。

    刘向东的人物创作虽然具象写实,但没有流于简单的形象叙事,他试图通过对一个个人物无意识表情的捕捉,来揭示当代人在物质化生活中形成的某种典型心理状态。“刘向东作品的细节很耐看,因为鲜活、流动,他把人物面部的肌理、皱纹、凸凹都画出来了,很有层次感,塑造得很坚实。除此之外,他的水彩静物有一种自然的诗意和东方气质,造型严谨、层次分明,富有韵律和鲜亮色彩,带有中国文人的趣味性,有一种瓷器的质感,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夏可君说。

    刘向东属于创作型水彩画家,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状态和现状,追求极具个性化的艺术表现,不断尝试演绎水彩的多样魅力。此次展览是“刘向东绘画作品展”继北京画院美术馆、青岛美术馆巡展后的第三站,与前两站相比增加了许多新作。在静物展厅,一批带有鲜明生活气息的养生蔬菜进入了观众视线;风景展厅,黄山、太行山风景和竹子系列的加入,吸收了中国水墨画的精神气质却又保有水彩的本体语言;系列作品还为动物展厅增加了丰富内容。这些作品反映了刘向东近年探索中有关主题内容的拓展和实践,以及对于艺术创作中观念与手段相结合的思考。

    技法突破而表现自由

    刘向东的绘画亮相湖北后,其颇具独创性的创作方法立刻引起了美术界的关注,进而引发了人们对于水彩画创作的讨论。“刘向东的绘画给人感触最深的是自由。他在题材、颜色、材料等各个方面表现的随性自然,游刃有余,完全没有限制和束缚,给人们以新的观看经验和视觉感受。”湖北美院副院长刘茂平说,从另一角度看湖北的水彩画虽厚重、纯粹,但却“太水彩”了,应该有新的东西出现。

    刘向东的创作无疑为水彩这一传统画种提供了新的表达空间。他对社会有自己的整体观察,表达的也是对客观物象的再认识,画面具有鲜明的视觉识别性。“刘向东近10年来都在探索与完善水彩表现的新媒介,他借助布面水彩的方式,拓展了水彩的表现趣味与表现深度,这种探索在内容上更契合他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表达。可以说他的这种尝试与探索将传统水彩推向了当代之路。”本次巡展学术主持、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说,刘向东将传统艺术形式与当代趣味相融合,再次使人们的视野回归于架上作品,赋予了水彩新的生命力。

    在刘寿祥看来,湖北是一个创作上比较纯正的水彩大省,但刘向东的绘画里有很多东西值得人们思考,也会对湖北水彩有所帮助。“现在的许多水彩画家能力不足,在创作上也走偏了,他们只关注水彩技法的纠正,而缺少对创造的深入思考,没有情绪、没有对绘画的敬畏之心,但刘向东却恰恰相反,这是展览的重要启示。”他说。

    展览重在与当下对话

    水彩画是一个传统画种,如何使它在今天这个信息传媒高度发达的图像时代呈现自己的美学生命力,也是此次展览探讨的深层话题。“当前,很多传统的艺术门类渐渐萎缩,水彩画如果不进行自我更新,也可能会面临生存危机。如何激活、拓展水彩画的发展空间,我想做出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刘向东说,此次展览也是在这个理念观照下的探索和实践,从这一意义上讲,展览主题“生存·状态”也包含对水彩艺术在当今时代的生存与状态的关注。

    在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傅中望看来,展览是艺术家与社会对话的一种方式,尤其当代艺术家要勇于表达、善于表达,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观点,如此才具有当代性。“任何展览都是艺术家、主办方在当下与社会的一种对话,虽然作品是艺术家的个人表达,但展览传播却是另一个价值系统。”傅中望说,展览的策划人、主办方对展览的考量和价值判断值得关注。

    策展人严长元从水彩画的发展谈到了本次展览的意义:“通过这次展览希望能够触发在当下的艺术背景和文化背景下,水彩画怎么做大型创作、能否有深入表现的能力、如何解决原来在纸本上的局限性的相关讨论。其中很多问题在学术界也并没有完整的答案,我们也只能在探索过程中找到规律,而后才能知道它能否成功。这是这个展览的文化意义,也是我们策划的初衷。”

    此次展览由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北京画院、广东省美协、深圳市美协联合主办,湖北美术馆、《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深圳市美术学校、深圳市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共同承办。展期至2018年1月14日。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