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不靠谱”?看人大水墨如何立足当代https://www.huajia.cc 2017.12.10 12:57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评论(0)
开幕式现场 11月24日下午,“跨界水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跨媒介工作室教师研究生创作展”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牛宏宝担任学术主持,共展出人大艺术学院跨媒介工作室10位教师和38位研究生百余幅新作,教师与研究生作品分别在人民大学博物馆和艺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长、著名画家李宝林,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研究院院长徐庆平,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刘春荣,美术批评家、清华大学教授岛子,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副主编陈剑澜、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魏广君,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教学部主任葛玉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夏可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余开亮,李可染画院院长助理李仕明以及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领导和师生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跨媒介工作室主任黄华三主持。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长、画家李宝林,徐悲鸿纪念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研究院院长、艺术学院首任院长徐庆平,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牛宏宝先后致辞,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跨媒介工作室主任黄华三主持开幕式 李宝林观展后感受到展览所呈现出的新颖的面貌,他说,艺术现在遇到一个大好机遇,画家应该抓住机遇做好创作,要扎实基本功,同时要像李可染说的那样读好两本书,一本是传统,一本是自然。他希望学校可以注重培养年轻人,让他们在创作方面发挥自己的想法和优长。徐庆平从参展的师生作品中看到了水墨的多手段表现,比表示认可,他点评学生的画作,不仅有细节,还有情感,不仅能看到扎实的基本功,还能看到创新的笔墨语言。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牛宏宝教授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跨媒介工作室师生的创作成绩,指出他们将中国画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美学理想,巧妙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人大水墨”之路,体现出老师和学生们艺术探索的热情。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一方面展示出跨媒介工作室(中国画专业)各位导师秉承 “和而不同”的开放性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他们多年来逐步探索出独具一格的“人大水墨”之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展出的作品看到工作室师生各自不同的艺术面貌与学术追求。人大的中国画教学确实呈现出不同于美术专业院校的面貌,从展出作品的风格和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就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思路,并让这些思路得以表现和发展。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高毅在采访中表示,她培养学生追求自己本身的艺术理想,并要求学生的画面背后要有所承载,他们将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优长落实于画面,是人大美术教学的核心思路。
展览现场
嘉宾合影 人大的中国画教学,依托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又立足于当代艺术的发展,为探讨中国艺术未来的多种可能性正在作出不懈的努力。像牛宏宝在致辞中说的那样,“跨界”不仅是媒材上的跨界,也是人大艺术学院跨媒介工作室师生之间的跨界。这种不断思考与创新的教学思路,为当代的中国画创作提供了跟多的可能性。
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结束后,批评家与艺术家一同就本次展览“跨界·水墨”的主题展开探讨,牛宏宝主持了学术研讨会。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1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