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群:从艺术家到文化推手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景晓萌 李荣坤

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效果图

    作为知名艺术家、鲁迅美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李象群肩负着众多身份。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李象群的视野不仅停留在鲁迅美术学院,而且放大到整个东北乃至全国。在他看来,作为辽宁省的省会城市,沈阳的文化振兴至关重要;作为沈阳市首屈一指的文化地标,鲁迅美术学院又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其中,东北的振兴除了经济模式的调整之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就是文化,而文化的振兴,又需要艺术扮演重要角色。艺术家、教育家、文化推手,李象群在不同角色之间游刃有余:他以国际化的视野,结合本土文化艺术的优势与特色,发掘区域文化产业的潜能。

    从艺术家到教育家的身份跨界

    李象群认为,艺术创作与设计直接关系到当代中国社会的品位塑造和时代图像的记忆。在这个外来流行文化弥漫的今天,信息时代的民族意识更加需要强化。

    作为中国当代新人文主义的倡导者、中国当代雕塑的领军人物之一,李象群善于用不同的风格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用艺术作品再现历史。李象群将“新人文主义”理念融入到作品中,雕塑在他的手中成为历史的记载与延续,显示出艺术家思想的强大力量。观看他的作品不仅有仰视天马行空的震撼,还会产生细腻温暖的感动。

    近年来,李象群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大型个人展览,并引发业界关注,如2016年11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福宫举办的“城·象——李象群艺术展”,这是建福宫花园自2005年经复建修缮后重新开放以来,首次以全部空间展示当代雕塑艺术作品,展览展出了《道》《元四家》《大紫禁城》等17件重要作品,展现出艺术家从对历史和真相的不断探讨到对形式感的有力反思,以及当代雕塑与古典建筑空间的跨时空对话。

    2月12日,“无我之境——李象群个展”在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拉开帷幕。该展也是继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后的全球巡展第二站,下次展览将在德国北部艺术区进行。此次展览由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主办,巴黎亚洲艺术中心协办,展览由德国柯布伦茨市路德维希美术馆馆长贝亚特·埃芬夏特策划,展现了李象群在当代新人文主义艺术领域的部分代表作品,为欧洲观众带来一场当代中国的视觉盛宴。

    李象群几乎把全部精力奉献到艺术领域,更把30多年的时光献给了艺术教育。他在深耕艺术教育30多年的过程中发现,“一刀切”的高学历要求将很多有才能却没有高职称或高学历的人才拒绝在大学校门之外。他建议,在保证高校教辅人员素质的基础上,教育部及人社部应给予高校相关的、灵活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满足高校尤其是艺术院校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同时给予高校一定的人才引进自主权,避免“一刀切”的硬性条件筛选。

    此外,李象群认为,目前国内的美术学院办学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全国八大美术学院的院系设置和课程雷同,对地域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缺乏重视,教学特色不够明显;二是美术系的教学受到诸多非艺术类评价与管理的束缚,学术遭遇行政量化,艺术教学的特殊性与效果受到影响;三是美术学院遭遇地缘优势的差异,造成“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教育资源与机会分配不平均。

    继承鲁艺传统 弘扬延安精神

    在当年延安的艰苦条件下,鲁迅艺术学院仍然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传达着民族的希望,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传承。

    在李象群看来,“特色”二字,不仅是艺术发展的灵魂,也是成就一流艺术教育的基础。各高校依托地域、人文等环境,办出特色,才能让艺术文化在这个时代更好地传承下来。回到母校鲁迅美术学院任职后,让他更坚定了这一信念。

    在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设有校区的鲁迅美术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是1938年建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由毛泽东、周恩来等亲自倡导创建。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迁校至东北。1958年发展为鲁迅美术学院。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了学院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领先的办学实力。经过近80年的发展,鲁迅美术学院现已成长为师资力量雄厚、专业齐全、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著名高等艺术学府。

    2016年11月,李象群出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鲁迅美术学院是让李象群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在这里挥洒了10余年的青春岁月。此次再回母校,李象群已经从一个一线的教育家和艺术家,转换为艺术教育的管理者与决策者;作为鲁迅美术学院成立以来的第七任院长,他深感责任重大。“中层干部不是终身制,我来不是来做官的,而是来做事的。”李象群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他的诺言。

    今年8月23日,李象群带领学院领导班子部分成员,一行10人开始了“重走延安路”的行动。“鲁美从延安走来,到了东北,辐射了全中国,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李象群说,“延安之旅可以说是一场寻根之旅,即寻找自己的那份责任,这也是我们延安之行的初衷。我们要用自己的解读,发扬鲁艺精神,站在时代思想的前沿,做时代文化的先导,为社会大众服务。”李象群透露,2018年的鲁迅美术学院80周年校庆活动中,也要把弘扬延安鲁艺精神作为主题。

    东北振兴需要文化先行

    “东北是块冰,把这块冰融化,化为水,水活了,人就活了。融化这块冰最终要靠文化。”李象群表示,东北要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

    作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北京市人大代表,辽宁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李象群在艺术家的身份之外,又肩负着重大社会责任。

    多年来,李象群都深刻感受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在李象群看来,打造东北文化的CBD是开启京沈文化创意产业通道的重要抓手。首先,要充分发挥鲁迅美术学院的学术资源优势,把校门打开,与整个城市产生良性互动。另外,在东北文化CBD构建过程中,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李象群建议,用3年至5年的时间,把莫子山打造成东北地区的示范性文化创意产业区。

    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位于沈阳市浑南区,紧邻浑南景观规划线,是浑南区文化与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围拢成以鲁迅美术学院新校区为核心区的完整地块。产业区在外形设计上,将尽量体现出东北的后工业形态。在布局上,产业区将体现地方特色,展示出老奉天城的特色和形态。李象群认为,新一轮东北振兴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实现质量型的内涵式提升,聚拢文化创意要素对激发地区活力至关重要。他期待通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区吸引优质资源,实现人才回流,培育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内生发展动力。

    在李象群的构想中,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将打造成为东北地区高端创意人才孵化、聚集、教育、交流功能的集散地,其中包括艺术家村(北京宋庄模式)、画廊区(北京798艺术区模式)、美术馆设计区(北京751设计园区模式)、动漫区、创意影视基地、文化交流中心(德国鲁尔艺术区模式)、戏剧戏曲区、园区孵化基地、商业步行街、创意旅馆、SOHO公寓等多个功能区,产业区将提供就业、旅游、双创、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营造产业链等多方面服务,推进文化创意、设计服务、金融、旅游、体育的跨界融合发展。

    “历史的经验表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10年比的是经济,50年比的是制度,100年比的是文化。文化因素比经济、制度等因素在发展过程中起到更为关键和根本的作用。东北要振兴,文化要先行。” 李象群说,“我们计划以鲁迅美术学院作为母体和创意孵化园,结合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将这一区块打造成为体量较大、规格较完善的文化产业链。”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