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历代书画两馆是目前海内外唯一的书画分开、系统展示中国古代书画通史的常设展馆,通常每半年更换展品。据悉,上博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常设展将于2017年10月9日(周一)至10月20日(周五)期间暂时闭馆调整。
此次大换血之后的书法、绘画馆将给观众带来哪些精彩的展品?请往下看!
北宋 米芾 《多景楼诗册》
米芾的字,绝对是“刷”出来的,
上下翻飞,变化恣意。
这本多景楼,
是数量不超过五根手指头的米芾大字本,难得难得。
人喝多了,起了兴致,手边的笔抓起来就写。
这本多景楼,笔虽不是很好,
但绝对是米芾精彩的神品大字。
平时大都是特展才出来,
常展中亮相属于少见。
南宋 吴琚 《行书五段卷》
米芾不在家,要摹个签字应付过去,
找谁?
找吴琚啊!
上博这件可谓吴琚代表作,
出名到什么程度?
同桌买来一个笔记本,
笔记本封面就是这五封短札。
南宋 张即之《行书录王禹偁待漏院记卷》
张即之的小楷这两年着实火了一把。
“你看这字多规整啊,多好看啊”
他的字有学唐代经生的痕迹,但又自成风貌。
“你看每个笔划之间还有牵丝啊!”
这说明他的创作速度不慢,但点划很硬气,
可见其功底之扎实,用的笔也比较硬。
上博这卷高头大卷很长,只好给你看局部,
每次展的都不一样,
不知何时才能把整卷看遍。
元 赵孟頫 《真草千字文卷》
故宫武英殿的赵孟頫大展,最近很是火热。
上博这次换展拿出来的真草千字文卷,
是一直听说,却从来没见过的东西。
千字文是具有启蒙性质的读物,
最著名的版本是隋僧智永的本子。
你可以看看赵孟頫这卷千字文,
是摹写的呢?还是属于自己创作?
元 冯子振 《行书虹月楼诗卷》
冯子振是元代大长公主的客座鉴定家,
元代皇家收藏的掌眼人,
许多作品后面能看到他的鉴定意见。
他的题跋比较多见,
但你可曾见过他自己的书法作品?
与题跋相较,
他的书法作品更舒畅、更爽利、更显露风骨。
明 刘基 《行书春兴八首诗卷》
元末明初这种混乱的年月,
刘基看清楚了,跟定了朱元璋。
出主意、拿策略,
平定了张士诚政权,多少文人随之倒掉。
这样一位政客,书风竟然有不少文人气味。
并不属于“名人书法”。
这件作品也是多年之后,重新回到常展的序列。
北宋 赵佶 《柳鸦芦雁卷》
宋徽宗的署名绘画很多,
但几乎只能保证签名是真迹。
而上博这卷柳鸦芦雁图的“柳鸦”部分,
大多数鉴定家都肯定是徽宗亲自画的,
这非常罕见
这卷徽宗亲笔画作,是上海博物馆的大名品,平时难得一见,
此次展出是距2002年“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15年之后的首度露面。
南宋 马麟 《楼台夜月图页》
“皓月当空,人生几何。”
马麟是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儿子,
在构图和某些笔法上得到了真传。
这幅小景意境很好,
一轮明月照耀着一角的建筑物。
在某个初一or十五的光景,
来看看马麟笔下的月亮,
再抬头看看头顶的月亮,
肯定别有一番滋味。
这是马麟靠谱的真迹,
马麟的签名很是标准,
可以用来去怼“假马麟”。
这开马麟扇面,
是继2010年“千年丹青日中绘画珍品展”后的再次亮相。
元 张渥 《九歌图卷》
张渥是元代比较重要的人物画家,
他的线条功力极佳,简直是没谁了。
九歌是楚文化宝库里的永恒经典,
历代抄写、图绘的版本很多。
张渥的白描九歌大概有三本,
上博这本还有吴睿的隶书文本。
书法隽永,线条很精,可谓买一送二。
这本九歌图卷,已经近十年没有展出,也是难得一见。
明 王履 《华山图册》
“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他画的主要是陕西华山的风光。
王履是个医生,看来还是个唯心主义者。如果说傅山是医生中有名的书法家,那么医生里有名的画家就是王履了。
他生活在元末明初,画面中有不少继承了元代风格的影子。
这套华山图册有画家极小的题诗,而且每开都有一个很小的小人,大概是画家自己在华山中游戏的样子。
北京故宫也有这套册页的其他部分,可以对照起来看。
明 唐寅 《秋风纨扇图轴》
上博竟然拿出这轴画来展,实在是没想到,这幅画在上博新馆从未展出过,如果你硬说你见过原件,要么是2008年在辽博,要么就是在梦里~
大家都知道唐寅会画仕女人物,但说实话,他靠谱的人物画数量很少,可能不超过五根手指头,而这件是鉴定家唯一共同认可的作品。
上面唐寅的自题诗特别有名,“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简直就是画意与身世的结合,是了解唐寅的一件重要作品。
上博专家说:“这本我们自己都舍不得展!”
清 龚贤 《山水八段图卷》
龚贤是金陵八家的代表人物,
画的大都是南京一带的风光。
他的作品有白龚和黑龚两种样貌,
黑龚墨色淋漓、层层积染,
这卷属于白龚,干湿皴染相结合,
画意古朴淡雅、清新明净,
山石的受光面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