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评论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乔宜男:石鲁的回光返照

https://www.huajia.cc  2017.10.10 21:39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评论(0)

在中文体系里,“回光返照”这个词,似乎蕴含着某种颓势,预示着一个事物或人不可逆转的死亡。它是悲凉中的一丝慰藉,是消亡前的一次爆发。回光返照的灵光,往往清晰明了得可怕、深刻得彻骨,但无论如何却无法挽回命运。

石鲁的最大意义在于,他把以齐白石为核心的近代文人画群体的最后一次亮相做了一个了结。在艺术的体量上,他虽没有齐白石庞大,但他向前走得最彻底,最义无反顾,并架起了传统文人画走向当代的桥梁。他尝试了齐白石想做却未做的实验,这种探索只在齐白石临终前的最后几张作品里出现过。作为这一群体主帅的齐白石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艺术体系的经营上,他总结发展了传统文人画的优秀成果,而石鲁则如先锋,挺长枪单人独骑绝尘而前,他走得太远,超出了大众的视野。

相对于传统文人画而言,他们的区别在于,齐白石完成了一个时代,而石鲁了结了一个时代。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石鲁是传统文人画消亡之前的回光返照,他如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上千年中国画学的精华所在。但可悲的地方也恰恰在于此:当把一个事物看得太过透彻时,也许就已明白它无法长久,消亡势在必然……

石鲁创作的轨迹十分清楚,他在每一个创作阶段都不会停留太多时间。天生的禀赋使得他往往在一个阶段画了几张作品以后便进入到下一个层面。命运分给石鲁的时间太少,他似乎已经知道这一点,于是只能向前——石鲁作品存世总量较少,以及实验性作品较多,也许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他是把作品当作自己心路历程的印记。正如八大山人的作品一样,普通观众看了无法理解,而行家则激动不已,热血沸腾。

石鲁  黄河纤夫  纸本设色  93.5cm×68cm  1971年

令人感动的首先是他作品里的线,遒劲刚毅的线。不论是出现在形体造型上的,还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线,还有一些非形非字的符号,也显得神秘莫测。石鲁的线条是不符合传统文人画审美要求的,无圆润劲道及波折内敛,只是外露霸悍与刚折伸展。但中华民族有两个阶段的传统:宋以前雄并天下的大美心胸,和宋以后中庸优雅的唯美情怀。石鲁承继的,无疑是前一种传统。

当人们还把对“以书入画”的理解停留在“以他人书入他人画”的层面上时,石鲁的线已有了独立的生命。这种线条的艺术本体意义,在于画家没有直接从传统帖学书法里借线入画,而是先编织了一张自己的书法之网。以当下的标准看,这个网显然不符合二王形态的美学定义。他借了金石碑学的魂,不需他人说丑,自谓“野怪乱黑”。

这种线条的抽象性因素不是石鲁主观臆造的,是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感受与其生活中的种种意想不到相碰撞的结果。当年他带学生去写生,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师认真地面对大自然秀丽的景色挥毫用笔,而学生看着纸上抽象的线条与不很清爽的符号迷惑不已,不知道是时空错位,还是老师看不到或看不准眼前的景色——每一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只有呈现在作品中时我们才能看到。

石鲁很注重写生。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石鲁遗物中,有一个他自制的写生箱,用金属管做龙骨,手工缝制的牛皮夹层及放颜料毛笔的格挡,当年也是很时尚的了,可见石鲁对写生的兴趣及重视程度。

画线是为了造型。石鲁写实时期的代表作《转战陕北》现在还陈列在国博的主厅里,画里饱含着一位战士对领袖的深情。这幅画是石鲁主题创作类型中的精品,领袖形象刻画得形神兼备。在刻画领袖的侧面形象时,身体以下裤角处的用笔看似异常准确却随意无形。有一种说法,石鲁是在老旧的水泥小便池中看到幻化成形的用笔,他把这种肌理用到黄土高原的画法上,成了这幅画的主要基调。这个说法是真实的,不是对创作的不敬,反而更凸显出画家对艺术、对伟人的敬仰与情感。

石鲁能把这类作品画得非常好,虽然只画了几幅后他便转入了后期创作,而此画相对于艺术家自己的意义就在那沟壑纵横的用笔里。而这一切只是开始:《转战陕北》之后,他画中被束缚的线条动了起来,并且无拘束地随性游动。在他后期的作品中,山石、花草的随形赋予线的幻化以最大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没有走向纯抽象的无形,而是始终在意的空间里游走。

石鲁的线生成了符,又化做了形,形产生了意。石鲁的画意里,看不到传统文人画中风花雪月的笔墨与理想化的人生追求,看不到怡然从容的自得自满,看到的却是痛苦,是深入肌肤的现实苦难。这明显地有别于传统文人画中的婉约哀愁或忧郁空寂。石鲁这种“无法改变只能接受”的现实感,拉开了他与传统审美经验的距离,而具有了当代意义,引起观者的心灵共鸣与震撼。

石鲁是大匠,但他在有限的时间里没有一心去营造他的大匠地位。他留下了一个电光火石般的记忆,并用消亡前瞬间的回光返照,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前方虽然混沌,但已有了方向。

迷蒙中,含泪回望长安,依稀石鲁犹在


  】【关闭
 


  • 相关画家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