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现场
7月14日,首次大规模、全面总结广东美术百年历程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开幕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本次大展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大展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联、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广东省美协、广东美术馆等单位承办。此次大展征集到500余件广东美术百年来的经典作品,首次集结于中国美术馆与全国的观众见面,是对广东近百年来美术较为系统、全面的总结和展现。自8日开展以来,热度直升。14日下午还召开了“其命维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学术研讨会。
开幕现场
展览总策划和此次学术委员会主任许钦松向记者说道此次展览的意义,他认为,有必要对从辛亥革命之后、新文化运动这样的节点,进入到新世纪的历史进程这一段历史进行总结,总结的过程当中增强文化自信,向经典致敬、向经典人物致敬,以求继续发展。
展厅一脚角
本次展览的亮点“向经典致敬”,特设21大家环节,将李铁夫、何香凝、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林风眠、关良、方人定、司徒乔、赵少昂、李桦、王肇民、胡一川、黎雄才、关山月、廖冰兄、赖少其、黄新波、罗工柳、古元、杨之光21位美术大家的巨幅照片悬挂于中国美术馆的圆厅内,取顶天立地之势,以彰显他们以创造性和思想性标举出的时代高度。
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在百年中国美术发展中占据特殊地位。创新是广东美术的核心精神。广东美术家对于变革非常敏感,因而此次大展主题名为“其命惟新”。此次展览占据了中国美术馆一楼、三楼、五楼的几乎全部展厅,分为“勇立潮头——洋画运动在广东”“艺术革命——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匕首投枪——新兴木刻运动及漫画”“激情岁月——为人民服务 为时代讴歌”“弄潮擎旗——改革开放中的广东美术”“百花争妍——创新创造 再筑高峰”等六个板块,展示广东美术的历史沿革与学术成果。
展览现场
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西风东渐,风云激荡。最早对外开放的广东,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文化变革、艺术变革最为敏锐的地区。新中国画的革新,正是从广东开始。一批有志的艺术家在系统、深入研究继承中国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开拓创新,吸纳融会外来艺术之长,对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技巧、工具材料甚至观念进行创新,形成了独特、鲜明的岭南艺术风格,对近代以来的中国美术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在中国美术从传统转向现代、吸纳外来艺术的过程中,广东近百年来美术的发展是中国美术发展的缩影。
展览现场
展览中,可以看到高剑父《东战场上的烈焰》、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关山月《绿色长城》《长城内外尽朝晖》、黎雄才《护林》、杨之光《雪夜送饭》《一辈子第一回》、潘鹤《艰苦岁月》、林墉《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等广东美术的经典名作。为了展现中国画现代转型的一代宗师林风眠的作品,主办方从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家协会、中华艺术宫等处筹集到《青衣仕女》《水上鱼鹰》等10余幅作品。
展览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美术馆拿出91件(套)馆藏的广东美术家精品展出,部分精品多年未展出。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人民大会堂、何香凝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机构也对本次展览鼎力相助。部分艺术家的家属和后人也积极响应,赖少其后人拿出了《月上雪更白》《落日照荒城》。
展览现场
大展还配套出版《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作品集》《广东美术百年21大家》《广东美术百年大事记》《广东美术百年研究文选》《广东美术百年理论文集》《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作品选》,全面、形象、系统展现广东美术百年的创作成果。
展览现场
无论是20世纪前期、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是改革开放时期,广东美术数度引领中国近现代美术转型,是全国美术创作的“风向标”。举办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是擦亮岭南美术的品牌;二是回顾梳理广东美术的百年发展对新时期的发展意义。完整梳理近百年广东美术脉络,对重新审视中国现代美术史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举办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意义所在。
展览现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展还运用多种视听手段动态展现经典作品。观众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作者的相关资料及作品解读。此外,大展还运用了VR和AR技术。在扫描这些作品之后,它们栩栩如生的动画跃然眼前。虚拟展馆让观众足不出户也能360度观展。许钦松介绍说,此类技术在许多世界知名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但在国内展览中还不多见,本次大展运用新媒体手段,让观众与这些经典作品亲密接触。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23日。
作品欣赏:
高奇峰《松猿图》(国画)1917
高剑父《东战场的烈焰》(国画),1932年
林风眠 《菖兰》 (中国画)1961年 上海美术家协会藏
陈树人 《鼎湖飞瀑》(国画)1936
司徒乔 《放下你的鞭子》(油画) 1940年
赵少昂 《碧水净无尘》(国画)1953
何香凝 《狮》(国画)1914
李桦《怒吼吧!中国》(版画)1935
黎雄才 《武汉防汛图》 (中国画) 1956年 中国美术馆藏
胡一川 《开镣》(油画)1950
王肇民 《大叶紫薇》(水彩)1977
关山月 《绿色长城》 ( 中国画) 1973年 中国美术馆藏
廖冰兄《 猫国春秋》(漫画)1945
赖少其《孤云与归鸟》(国画)1986
黄新波 《 年青人》( 版画 ) 1961年 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藏
古元《人桥》(版画)1948
罗工柳 《地道战》(油画)1951
杨之光 《矿山新兵》 (宣纸.水墨设色)1971年作
李铁夫《未完成的肖像 》(油画)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