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实在太爱他 曾送雅号“狗画家”https://www.huajia.cc 2014.06.16 00:24 来源:半岛晨报 发表评论(0)
![]()
一周前民康街那场火灾 80岁连环画画家于敏不幸身亡 先生曾久居八一路 两年前老楼失火烧毁珍藏多年作品 他把狗给画“活”了!2岁小丫看到他的画,以为看到了活狗,哭闹着要跟这幅画拥抱。众人实在太爱他和他画的狗,送他外号“狗画家”。他就是我国连环画一代宗师于敏,“狗画家”名虽不雅,却是大爱之意。先生命运坎坷,曾于婚礼上被捕,曾仗《鸳鸯剑》挥就画坛传奇……在大连画坛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6月3日凌晨一场火灾,意外夺去了他的生命,引来追思无限。 事件回顾 年届八十精神矍铄 却被火灾夺去生命 大连文化学者嵇汝广说,于敏老人虽年届八十,但身体尚可、精神矍铄。 意外发生在2014年6月3日零时许,在中山区民康街与同兴街交叉路口附近,一幢居民楼二楼拉面店突然起火,火势顺着走廊和烟道很快蹿到8楼顶。消防队员用了近1小时扑灭大火,从顶楼抬出一名80岁的老人,已经死亡。经证实,死亡的老人就是于敏先生。“他离去了,大连画坛少了一个宗师;而我则少了一个老师和朋友! ”嵇汝广悲痛地说。对此,大连一些画家和美术界人士也是惋惜连连。 于敏曾在西岗区八一路居住多年,后搬至中山区民康街居住。 2012年,因为八一路旧居失火,焚毁了朱鸣冈赠送的书稿及自己珍藏多年的作品。每每提及,他就心痛不已。因为创作极耗精力,晚年的于敏每画一幅画,就需要躺一段时间静养。 于敏先生其人韧劲 四易其稿作品终获认可 1953年,于敏被安排到小平岛文化馆工作,后调入市总工会。朱鸣冈是大连创作连环画的第一人,受其影响,1954年,仅有19岁的于敏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连环画《蛇郎》。创作这部连环画时,因笔法尚幼稚,曾四易其稿。前三次,东北画报社先后用印刷稿回信“欢迎来稿”、“谢谢来稿”、“请继续努力”。于敏并没有气馁,又画了第四稿,这一次成功了,出版社不但在回函中提出修改意见,还一并邮来了由朱先立编写的《蛇郎》脚本和连环画专用画纸。 1954年12月,东北画报社出版《蛇郎》。 博学 琴棋书画他样样精通 生活中的于敏堪称杂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曾为《旅大青年》、《海燕》等杂志画插图,还撰写过电影剧本原稿《寻爱记》、评剧《孤胆英雄》、评剧《荷珠配》等。 1955年,他调至大连14中(铁中)担任教师。于敏教的第一堂课却不是绘画,而是音乐。绘画也好,音乐也罢,韵理皆是一样的。 闲情之余,于敏继续创作连环画。1958年7月,辽宁画报社又出版了他绘制的《鸳鸯剑》。这部连环画,在国内画坛名气较大,属于于敏的代表作之一。随着绘画水平的提高,上海、天津等地美术出版社亦先后来函约稿。据于敏生前回忆,他还画过《琼宫盗月》、《杨娥刺吴》等古装连环画。 如今,其部分作品还被香港传媒翻印。而当年他出版的《鸳鸯剑》,网上收藏价就比当年的定价翻了几百倍。 豁达 笑谈婚礼上被捕往事 去年10月初,大连文化学者嵇汝广曾经专程拜访于敏先生。“刚进门,老先生就拉着我的手,一点架子也没有。 ”嵇汝广说,“老人很高兴,说咱们交个朋友吧。 ”谈及过往,于敏老人谈笑风生,即便是一些曾经坎坷的过去,也是一笑置之。对此,嵇汝广在著作《小人书和大连》里,记录了老人“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在婚礼上被捕的事情。 成就 画作被收藏至法国 2003年,渤海画院成立,于敏与朱纯一、刘相训、梅玉琢等一起担任画院顾问。当时,于植元担任名誉院长,朱纯一担任常务副院长。于敏还是民族艺术家协会会员,所以,他又把“狗”画到了北京民族大学。于敏老师亦热衷公益,汶川大地震时,曾捐赠三幅画义卖。 于敏的创作范围很广,山水、花鸟皆细腻,随意点染,无不佳妙。他笔下的狮、虎、熊猫等动物亦惟妙惟肖。 于敏的人物画亦别具一格,《国父孙中山先生》曾荣获“祖国颂国际书画摄影大赛”特等奖。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后,大连市委邀请其来连访问。于敏应约绘制了杨利伟的肖像素描,准备作为礼品赠送。杨利伟因故没有来连,而画作却辗转到了法国,收藏在异域。 尊师 跪在地上给恩师拜年 每年春节,于敏都会跪在地上拨打电话给远在厦门的恩师朱鸣冈拜年。 2013年朱鸣冈谢世。因为难过,他迟迟不敢拨打厦门的电话。弟子们劝道,老师不在了,师母还在。人去情犹在,于敏遂打通电话向师母林端正问好。电话那头的林端正亦激动不已,叮嘱于敏保重身体。 公园里的画狗老人 于敏每天都要到公园里、广场上画速写。漫步劳动公园,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个拿着画笔的痴迷老者。他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狗,就会画下来,轻轻勾勒,淡淡几笔,遂活灵活现。于敏始终关注画那些被人们遗忘的细节和故事,他认为这些才是生活的灵魂。 于敏祖籍天津 1950年来连 于敏祖籍天津,1935年出生在辽南营口,1950年来大连,师从“大连美术奠基人”朱鸣冈学习绘画。 朱鸣冈是新中国第一代版画家,也是新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学生、弟子遍布美术界。 1949年至1953年,朱鸣冈在大连工作,催熟了滨城的美术事业。于敏便是朱鸣冈当年培养的学生。 于敏离世前虽已年届八十,但他仍谨奉老师昔日的教诲,坚持每天练习速写。于敏画室一侧还悬挂着朱鸣冈的题铭:“相对寒镫细品茶”。 解题 “狗画家”名虽不雅 却是大爱之意 绘画界不乏先例,黄胄以画驴著称被称做“驴贩子” “狗画家”是于敏的雅号。雅号虽不雅,却非常有意思——经常有人求画,于敏便会画一幅狗相赠。言谈之间,大伙儿一旦说不出画者的名字,就会说,那个画狗的画家。谁知道传来传去,竟然把于敏叫成了“狗画家”。我国绘画界类似的故事不乏先例,如以画驴著称的黄胄就被很多人叫做“驴贩子”。起初,于敏对“狗画家”的称谓非常反感,无法接受。时间久了,他又觉得有趣,便不在意,甚至引以为荣。实际上,“狗画家”名虽不雅,却是大爱之意。 于敏为何喜欢画狗?生前,于敏曾经对嵇汝广说,狗的美德不仅仅是忠诚,还有一份固守的执著。因而,“狗画家”便这样坚持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