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与扬州,因文人结缘已久。清初诗人王渔洋在扬为官五年,写下“绿杨城郭”流传至今;《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曾在宝应县衙做幕僚;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赵执信曾在虹桥、瘦西湖等处留下著名诗篇……
数百年后,一位扬州籍画家去淄博,带去了扬州画派的风骨,带去了江南水乡的灵秀,他就是花鸟画名家李波。
昨天上午,李波在扬办展期间,专程赴扬州报业传媒集团现场作画。在两个多小时里,他创作了3幅花鸟画作品,赠予报业集团。画中花鸟惟妙惟肖,将扬州画派的玲珑与齐鲁画派的豪迈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山东画坛誉“扬州八怪之九”雅号
李波,1942年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淄博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深受潘天寿、诸乐三、陆抑非等前辈大家影响,后在淄博从事美术教育与国画创作40余年。
重回故里,李波了却了萦绕心中已久的办展夙愿。4月18日,“故乡情——李波花鸟画展”在扬州报业传媒集团艺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次画展为期5天,这也是“花开江南——李波花鸟画系列巡回展”的第一站。
在山东画坛,很多人评价李波的花鸟画风格深受“扬州八怪”影响,并赠予李波“扬州八怪之九”的雅号。为了向家乡父老汇报,此次李波精心挑选了80余幅最新作品,创作题材广泛,构图风格独到,水墨技法浑厚,作品呈现了南北交融、兼容并蓄的鲜明特点。
悬臂创作三幅花鸟,题款“扬州李波”
一走进画室,李波便笑着说:“这里的绘画环境比我的工作室还好。”
由于患有颈椎疾病,李波将宣纸固定在墙上,稍作调整,笔墨铺展身侧,臂腕悬起,垂直作画。两个多小时,李波陆续创作了《大吉图》、《清塘乐趣图》,以及《雄风》三幅3尺作品。
作画时,李波一手端调色盘,一手执画笔,或站立,或端坐,或下蹲,不时变化姿势。在他的笔下,雄鸡傲立盛菊之中,蜻蜓轻点待放荷花之尖,山鹰停歇松石之巅,每一幅作品都笔墨独立、不拘古法、新意盎然、富有神韵。
“绘画必须讲求章法,节奏得当,蕴含意境。”每完成一幅画作,李波都会起身退后仔细观望揣摩,落款“甲午年春日 扬州李波于邗上”。
艺术营养源自扬州,愿做两地文化使者
“这些年,我在数以万计的作品上题上了‘扬州李波’,因为我的根在这里,我对家乡的一片深情在这里。”谈及扬州,李波有些激动,他说,“故乡的书画氛围和人文环境,给了我最初的艺术营养,让我走上了书画创作之路。”
“江浙沪一带书画家的艺术水准在国内属第一梯队。”李波说,自己非常乐意做沟通两地的文化使者,通过更多艺术交流平台,让扬州与淄博两地的书画艺术“走出去”和“引进来”,在频繁的交流与合作中,呈现出扬州书画艺术的时代面貌。
临离开画室,李波表示,希望能拍下琼花的各种婀娜姿态,为今后创作家乡元素的画作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