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史诗 时代精神

——王西京巨作《黄河,母亲河》捐赠人民大会堂
来源:美术报  作者:张婷婷

  10月19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人民大会堂事务管理局、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王西京为人民大会堂创作暨捐赠巨作《黄河,母亲河》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陕西厅举行。此前,陕西省美协主席王西京应中央办公厅、北京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之邀,为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创作了巨幅山水画《黄河,母亲河》,现悬挂于金色大厅的南墙面上。

  这幅画长18米,高3.72米,前后历经9个月的构思创作,于今年9月份完成,是王西京先生为新中国64周年国庆的献礼,也是他继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创作的《黄河揽胜》大型山水画题材之后的又一宏伟巨制。《黄河,母亲河》这一巨幅山水画作品,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磅礴气势和伟大胸怀,标志着王西京艺术的崭新风貌,开启了陕西美术发展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关于黄河的叙事与书写,始终是中国美术创作的一大主题。在王西京的艺术经历中,大河的意象不断在他的艺术想象和创造中深化,成为他持久探寻和表现的主题。几十年来,他沿着黄河的脉络采风、写生,在大河的赐予中领受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深厚、瑰丽和博大,体会着生生不息、百折不挠的气魄和精神。从1981年的《魏武观海》到1989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再到2004年以写实性象征手法表现的《春潮》,直到2010年创作了巨幅主题山水画《黄河揽胜》,构成了其水墨人物画之外的艺术体系的另一翼。这些作品成为黄河题材及大叙事表达方式的一种探索,也为创作《黄河,母亲河》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经验。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