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书画界,全国书画看鲁中,淄博书画大繁荣。
中国(淄博)第二届书画艺术品博览会期间,30天内110项展览,1.1万余件作品,几十位书画名家到场,50多万人参观群众,2亿元交易额,凸显了淄博书画繁荣的盛况。
“本届书画月,一天一小展、三天一大展,全市几大书画市场有时同期举办3-5个书画精品展,活动多、精品多、名家多、人气旺,参展者为了一块场地都得提前一个月预定, 9月安排不了的展览致使10月份展览不断!”淄博画廊联盟理事长、淄博开元文化大世界总经理王永剑深深感受了9月红红火火的书画盛宴。
“淄博是国内最火的书画集聚地”
“淄博是3000年齐文化的发祥地,书画艺术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传承。淄博的书画在当今山东,乃至全国美术界,地位和影响不断提升,业界有书画 “淄博现象”之誉。作为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书画集聚地,我们在此举办展览,可谓借势得力。”当代著名魏碑研究专家、天津书协副主席孙伯翔老先生在自己展览开幕式上如是说。
随着淄博书画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和书画月活动影响力的逐渐扩大,本届书画月吸引了孙伯翔、陈大中、许麟庐、张伟平、叶烂等20余位当代书画名家在淄博举办个展。优越的办展条件和庞大的文化消费群体是众多书画大家选择淄博办展的重要因素。
淄博文化氛围浓厚,书画收藏人群庞大,私人藏馆众多,书画收藏及投资氛围浓郁,加之大量的资金转移至艺术品市场,淄博成为各艺术品拍卖公司的必争之地。书画月期间,北京容海拍卖公司举办的2012淄博大型书画拍卖会上,李苦禅、王雪涛、黄胄、启功、范曾以及米景扬十墨山房六个专场精彩上演,575件拍品悉数成交,总成交额7600万。同期,淄博荣宝斋借势借力,在书画月期间举办了2012“淄博陶瓷•当代国窑”艺术品拍卖会,成交额达1500万元。
“我们开元美术馆,拥有三个大型展厅,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理念先进,设施齐全,连同能够容纳300余人的多功能厅、环境优雅的笔会厅,为艺术展览、学术交流、拍卖、培训提供了一流的环境和硬件设施。”开元文化大世界王永剑总经理自豪地说。淄博荣宝斋、开元文化大世界、淄博文化艺术城等文化场馆几乎承接了本届书画月的全部大型展览和拍卖活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双丰收”。
本届书画月延续首届的办会模式,在全市各区县、市直部门、文化场馆、书画协会、书画培训机构等单位广泛发动,精心筹划,短短30天内,组织了墨韵齐风——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正大气象——孙伯翔书画作品展、诲心励志——陈大中书法艺术展等30项大型展览,启功、范曾、欧阳中石、王镛、孙其峰等名家的书画精品齐聚我市。除重大活动之外,淄博各区县、各部门、各协会也开展了有声有色的书画展览、交易、拍卖活动,多达110项,精品荟萃、名家云集,涵盖了山水画、花鸟画、工笔画、油画、漫画等艺术类别,人物山水各展英姿,花鸟鱼虫俱显风采,立意之高远、思想之深邃、艺术之精美,展览规模和层次在淄博历史上前所未有。淄博人民得以近距离、高密度、多层次感受书画艺术带来的视觉冲击和精神感悟。
“书画是加强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
“中国(淄博)书画艺术品博览月是我市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我们书画艺术界的一件大事,我市的书画家要利用好书画月的平台,以书画为媒介,把我市的书画家推出去,把外面的好的理念、做法引进来,内外力结合,提升淄博书画影响力。”淄博书画院赵长刚院长在书画月开幕式上说。
举办书画月,主要目的就是搭建书画交流平台,推动淄博书画艺术“走出去”,吸引优秀艺术思想引进来。本届书画月,在这一方面可谓作用明显。樊萍,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一位长期活跃在和致力于淄博书画界的女性画家,把自己从艺40周年画展安排在书画月期间举办。她激动地说“非常感谢政府给我们提供了书画月这么好的平台,能在自己从艺40周年的时候举办个展,作为淄博人,我也要为文化强市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力。”
自9月1日开幕以来,一大批像樊萍女士这样的淄博书画名家陆续举办展览活动。李波、于受万、赵长刚、孟鸿声、李晓松、耿毓亮、侯宇爽等淄博书画界有相当影响力的书画名家以各自书画艺术魅力为书画月增光添彩。
书画异地交流能够为艺术家提供交流机会,扩大艺术合作,开阔艺术视野,更新创作理念,提高创作水平,取长补短,相交密融。这样的书画交流展在书画月期间异常活跃。淄博•开封两地书画交流展先后在两地举办。本次展览聚集了淄博、开封两地众多优秀的书画名家,100余幅展现两地风土人情的书画,搭建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推动了两地文化的互通有无,在两地书画界引起较大反响;由鲁中晨报画院承办的“中国•黄河口湿地画派巡回展——淄博站”展览活动在书画月期间精彩上演。该展览是黄河口湿地画派全国巡展的其中一站,之前曾在杭州、无锡举办过展示活动。之所以选择在淄博举办,借助的也是淄博在鲁中乃至全国书画界的影响力和集聚力。
“把最好的作品奉献给父老乡亲”
“离开家乡40余年,乡情一直是我们这些从家乡走出去的人割舍不断的情怀,家乡养育了我们,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回报家乡。”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型书法家、书法教育家,现年70岁高龄的姚健先生在“翰墨乡情——姚健书法展”激动地说。姚老先生把他的第一个书法展览安排在家乡,安排在书画月期间举行,看重的依然是家乡书画的浓厚氛围。
书画月在业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吸引了像姚老先生一样有家乡情结的淄博籍在外书画艺术家和经营者,在此期间举办画展和经营活动,以此回报家乡人民。
任清,从淄博文化系统走出去的中国当代极具潜力的青年画家,现作为淄博最年轻的美术学博士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他把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一个个人展览放在了淄博,倾力创作的80余件山水、花鸟、书法、手绘青花瓷、紫砂壶作品,清奇古雅,体简神丰,款款体现出他对家乡的赤子深情。
淄博籍在京山水画家李晓松、王友胜、李兵、刘硕石、张雨、李伟等六位借助书画月交流平台,创作精品力作回家乡办展,为淄博和北京两地书画界搭建起更加牢固的艺术交流平台,对两地的书画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是咱老百姓的书画艺术节”
“博物馆举办的画展,俺们基本上都来看。从专业的角度虽然看不太懂,但是我们喜欢这些东西,美丽的书画能够使我们身心愉悦!”居住在博物馆附近的大爷大妈们说。画展上的制作精美的画册被他们一抢而空,展现出老百姓对书画艺术的高度热情和审美需求。
淄博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孙延喜说:“书画创作,素材源于生活,虽是高雅艺术,然更是群众艺术。不光要有阳春白雪,还得有草根文化。我们在书画月期间举办了第二届大众书画交易月,就是为淄博市的老百姓和书画爱好者提供一个书画交流交易的平台。”
淄博民间艺术群体队伍众多,群众基础深厚。像如淄博市民协的民间组织比比皆是,老年人书画协会、老干部书画协会、书画艺术研究会、农民书画研究会等民间组织,他们秉承着对书画艺术持之以恒、执着以求的信念,书画月期间,组织了30余项展览,汇集了全市大量的民间力量和资源,在组织和引导民间书画发展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这些民间组织举办的艺术交流活动,既丰富了群众和自己的业余生活,更重要的是筑牢了书画艺术的群众根基。
淄博市农民书画美术研究会的王大爷说:“这个月我就没闲着,一个是每天骑着自行车去看画展,最多的一天看了5个展览,真是大饱眼福啊;再一个我忙着创作了3幅国画参加展览,还得了奖,这个月我收获可大了!”本届书画月,全市的民间艺术团体广泛发动,组织了众多群众参与度高、群众喜闻乐见的展览活动,使书画月真正成为了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营造了人人爱书画、个个会书画、处处是书画的氛围。
“书画月是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平台”
淄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利民在第二届书画月开幕式上提出:“书画不单单是高雅的艺术品,为观众提供视觉上的审美诉求,另一方面,它更是一种社会担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第二届书画月活动,既是淄博书画业繁荣发展的结晶之作,也是我市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打造书画艺术的重要传承地区,推动具有齐文化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当前,淄博正在积极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本届书画月,正是顺应了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热潮,是淄博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推出书画精品和艺术大师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大齐文化辐射力影响力、提升凝聚力吸引力的重要平台。事实证明,书画月的举办,充分展现了淄博书画的新发展,反映了淄博人民的新面貌,凝聚了淄博经济文化建设的精气神。更多具有淄博特色、淄博风格、淄博气派的精品力作的大量出现,勾勒出了淄博人民建设书画大市、文化强市的决心。
连续两届书画月,书画对整个文化产业展现出的集聚力、带动力、引导力、影响力逐步显现出来。淄博文化艺术城总经理张弘玮高兴地说:“通过书画月的带动,我们艺术城每年光举办的书画展就多达 60余项,从而带动了瓷器、古玩等其他艺术品以及整个市场的繁荣。”书画月作为淄博城市的一张名牌和地方的文化品牌,将在齐鲁大地上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