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办画展https://www.huajia.cc 2012.11.03 10:48 来源:美术报 发表评论(0)
作品如果做不到雅俗共赏、一鸣惊人,参加集体展,可以,办个展,就是件很尴尬的事。 去年回长沙参加某位朋友的画展。预约9点开始,先来的领导专家在展厅里转了转,走了。等到11点开幕,拿剪刀的、拍巴掌的、作者家属全部码拢,21人。主持人简直像念悼词似的:美协主席来了,有事先走了,画院院长来了,有事先走了……声音越来越低沉,听得我直想掉眼泪。 中午吃饭,一桌半人,朋友说:“干脆挤一桌。”幸亏文人个个都骨瘦如柴,换成大腹便便的老板……喔, 不说了。 下午,长沙几个画友邀我泡茶馆,想听听市场上的一些行情,拍卖行里的种种规则。茶馆里好热闹,长沙人嗓门又特别大,悄悄话都可以说得荡气回肠。我们一进门,就被那气氛熏得退了出来。哥几个回头望着芙蓉路像蚂蚁搬家似的车流、张家界金鞭岩似的建筑群,脑袋就发胀。到哪里找个清静的、说话可以让对方听到的地方呢?忽然脑门一拍计上心来,对,到展厅去。 现代城市,你猜最热闹的地方是哪里?商场、饭馆……最安静的呢?美术馆。 果然,展厅只有画家一人。他说孩子吵着要去上网,老婆只好去网吧守着。如今的孩子你不守着,稍不留神,不是没了,就是多一个回来!没有观众,把大灯也关了,那里面阴阴的。我没开玩笑,幸好他展出的画里面,有张钟馗。 见我们来了,他笑得嘴巴都合不拢。端凳子洗杯子泡茶叶。他以为我们是来夸他的画。我们不夸,我们说市场的猫腻、交易的故事。酒瓶子说:“××美协领导的画第一次拍了3000元,第二次拍了180万元”。他说话那样子,义愤填膺中凸露三分嫉妒。我问:“哪里拍的?”细鳖三抢着说:“本市一个他们自己搞的什么临时拍卖公司,连执照都没的。北京、上海怎么样”?我看细鳖三也没安什么好心,干脆来个以阳克阴:“大城市吗,毕竟正规些,比如嘉德、朵云轩、保利这些大公司,还是真的多。”现在的美术界,不谈怎么画,不谈画什么,提起展览、研讨会、学术主持,随之而来的就是包装、炒作、买卖,一个个眉飞色舞…… 画家朋友一直站着,时刻等我们起身“炒”他的画。实在说,他那画,还处在临仿阶段,不好说,说不好,又觉得朋友一场,没有观众,还落井下石;说好哩,他那张嘴会到处说,连×××都说如何如何好了,大家以后回家不得做蒙面人?其实,没有专家好评,多几个观众也好。他抠,他又不舍得花钱请人写评论,不上电视不登广告,又请不来大领导剪个彩,你还指望过路的散客来看展览?除非你到街上给过路的每人一个红包,求他进门转一圈,或者听我的,到外国去办展。 当然,外国人更不好忽悠。但就我在法国看到的,只要有画展,法国人祖孙三代一起去看的不少,哪怕可能他们家里没有一个学画的。法国人似乎离不开美术,所以《蒙娜丽莎》被盗,巴黎人三天三夜集体失眠。在这里,你就是整个美术馆不翼而飞,大概很多人会照样打呼噜。 在中国,美术似乎与市民无关。原因呢?我觉得这不能怪观众,你要是俄国希什金等等的那样的风景画,再不懂的人都想去瞄一眼,的确画得漂亮。听说,欧洲的绘画到中国展出,也把美术馆挤得水泄不通。中国画画的一部分人中,有些成了“老夫子们”,玩文人画玩了千百年,和文言文一样,把自己弄成阳春白雪孤立起来,老百姓敬而远之。前些年一股风,不少人搞创新,画些连自己都看不懂的画,不知道要忽悠谁。观众觉得你们喜欢玩深沉,那就作者读者一个人包了,观众只管花钱喝酒去、泡澡去。是的,他不读文言文不看文人画又不会怎么样。更多的人都喜欢看《三国演义 》,你高雅咋不去看《三国志》哩?这样说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倡艺术为人民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没有错。你不在乎人民的评说,何必办展览? 朋友展览撤展那天,我兄弟几个去帮忙,他那样子,像刚从手术台上下来似的,有气无力地说“原以为可以卖几幅画保本的,展览5天,总共来了不到50个人,一幅画都没有卖,花了6251元3角钱”。 1元3角钱都记得。 他说“还好,有了这个展览,我明年评副高,应该没有问题了”。你看看,这就是文人,人约黄昏后,还能唱出东方红太阳升。我顺势而为,一本正经地说:“对,有了个人画展,评高级职称,肯定没问题。” 他笑了。仿佛我那句话帮他弄了个“胜利闭幕”似的。而我,突然觉得自己也学会了“见人说话见鬼打卦”,情商越来越高。 你猜我心里真正想说什么?我想说:“其实办了画展、出了画集、评了职称、入了协会,只能说明你有想法、有办法、有路子,不代表你画得有质量。如果画很好,当然。相反,画还很一般,光自己觉得好、请人说好、借你的钱的人说好,就急着去办展览出画集,那不是亮剑是出丑。”我当然不能真说。人生,有很多话是必须让它烂在肚子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