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著名人物画家黄均https://www.huajia.cc 2012.09.23 12:42 来源:北京商报 发表评论(0)
10月3日,是著名画家黄均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黄均先生从艺80余载,以仕女画闻名于我国画坛。他继承并发扬了传统工笔重彩画的技法,笔下的仕女人物造型神逸,笔法多端,尤其是在描绘人们所熟悉的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方面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黄均先生善于学习、勤于耕耘,“金针度绣 巨刃摩天”是他毕生的艺术理念,也为今天的艺术家们树立了从学、从艺的榜样。 黄老一生潜心于书画,与世无争,更为难得的是,他有一颗童心,留下了很多为人津津乐道的趣事。在黄老逝世一周年之际,他的女儿黄薇,弟子寇镇、王润、金大钧用文字再忆黄老生前的点点滴滴,以此表达对这位低调谦和、淡泊名利的老人地怀念。 难得糊涂的父亲 黄薇 家父仙逝将近一载,回忆起老人将近百岁的生活,许多事是值得我们回忆的。他对于绘画的专心和一丝不苟,许多朋友、学生在报刊中已经有诸多描述。这里我只想粗浅地谈谈老人的生活。 画家一般都长寿,因为他们在作画时运气、做气功,许多人都持这种观点,对错与否,是否有科学的依据,我不得而知。但作为他的女儿,与老人相处多年,又生活在一起,父亲饮食、作息都不规律,但却能长寿的原因在于有个良好的心态。 生活中,父亲历来爱吃肉,不爱吃菜。有菜上桌时,他只挑肉吃。因为他属虎,经常开玩笑地跟我们说:“你们见过老虎吃草吗?”妈妈想出一招治他,包了饺子给他。这样他就不可能再从饺子里挑肉吃了。无奈老母先于老父过世,便没人逼他吃饺子了。 作息上,我的记忆中,先父从来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上床就寝的,基本上是凌晨两三点钟才上床,或许这也是老虎夜间活动的本性吧。还有就是心态,我认为父亲一生无所求,只专心画画,干他喜欢的事,不问政治、不求功名。他把全部的时间用在了绘画、书法和诗词上,作品往往是诗书画合一。当下,像他这样的画家少之又少,有人戏称他为现代的唐伯虎。 在追名逐利的社会里,有很多对父亲不公的事情发生,他只抱怨几句便作罢。但对画作却精益求精,一幅“天女散花”耗费了他10年的心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名人成了富翁,但父亲对钱似乎没有概念。记得他曾经将一幅很珍贵的画作随便就赠与了人,而后来,那位受赠者把那幅画作卖了,买了一套房子,他知道后,也没有丝毫的不高兴。我还清晰地记得,我从美国回国探亲时,他对我说过:“爸爸没钱给你买房子,只能给你买一件毛衣。”直到老父过世,他也没用画作买过一处房产。 父亲的一生对于金钱没有什么概念,生活都由母亲来打点。在我的印象中,有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母亲过世后,哥哥和嫂子即搬过来与他同住。有一次,嫂子外出给他买了一点他想要的东西。父亲问她多少钱,嫂子说4元,于是父亲数了4张100元的票子,给了我嫂子。大家知道后都说,那这样以后他的东西大家轮流帮他买好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难得糊涂”。他就是这样一位把金钱看得很淡的人。 除了爱吃肥肉,家父生前还喜欢吸烟,吸得最多时,一天一包。但随着年纪的增大,烟瘾慢慢地减少了很多。但喝茶是他终身的习惯,而且是极浓的茶,他只喝福建的花茶,茶叶泡开时几乎占满了整个茶杯。或许正是这喝茶的爱好,帮他克服了不良的饮食习惯,使他延年益寿,是否真是如此,我们也不得而知。 现在,社会的压力很大,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希望各位读此文后,调整好心态,大是小非要糊涂一些,身体健康一些,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我的老师黄均先生 寇镇 黄均先生是当代德艺双馨的工笔重彩绘画大师。他老人家的绘画理论和实践,在当代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今后中国传统工笔重彩仕女画的方向。 我是1970年拜黄均先生为师,为入室弟子。黄老先生教学生,强调打牢基础,从长计议,不搞短平快。他说:书画同源,相互贯通。书法好了,绘画时的线条就立得住、就有力度、就有内含、就能随心所欲。中国画中线条的起伏顿挫、舒缓疾徐,完全是情绪记录,是书写出来的。 黄老先生教学的另一特点是,以诚以忱,尽心竭力,不藏不掖,不留后手。他常跟学生说: “跟我学画,只要认真学,我就把我的本事全告诉你们,决不误人子弟。” 黄老先生在工笔重彩仕女画坛上,独树一帜,难能可贵。他在绘画技法上有继承、有发展、有传统、有创新。他老人家十分强调坚持使用传统矿物颜料。曾多次告诫我:“这是中国画的老传统,虽然费工、费时、费钱,但一定要坚持,尤其是现在画界较浮躁之时更不能丢弃。”为此,还给我介绍了中央美院王定理先生,让我向他学习制作和使用矿物颜料的方法。在绘画颜料上,黄均先生博取众长,当他发现国内外有好的绘画颜料就去买,并推荐给学生们使用。出国时,外出所去最多的地方便是到绘画颜料商店。耳濡目染,这便也形成了学生们的外出习惯。先生还经常教导我们:“搞工笔画,也要注意学习写意画。画人物画比较难,有‘人’必有‘物’,物是补景,要学习花鸟、山水及界画。”可以说,先生的人物、花鸟、山水、界画,样样皆精。 我跟随先生40余年,深知先生平和待人、从容安详,一心向画,不怒不争。老人家告诉学生们:“学习中国画,尤其工笔重彩画,要珍视光阴,耐住寂寞,从容度日。因为一幅好的工笔画绘制成功,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时间才能完成,脑中不能有名利思想,不能心存杂念,否则是画不好的。” 向老先生学画的40多年,我不仅学习了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的境界。人的思想境界有多高,画的意境便有多高;艺术的价值,在于传达真善美,净化人的心灵。画是内心轨迹,是文化,更是人品的展露。历代画论均强调人品、画品问题,说“画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人物画注重神韵,这个“神”来自于文化修养,来自于心境从容安详。 黄均先生驾鹤西去己经一年了,可他老人家不朽的绘画作品、高尚的人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爱听流行音乐的老爷子 王润 斗转星移又到中秋,思恩师叹流年,感慨万千,再不见怹滔滔不绝谈诗论画,再不见怹顽童般的笑脸,历历往事涌上心头,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黄均先生是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国画系教授、我国享有盛誉的工笔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黄均先生是我母女两代人的老师,我母亲任嫣叔曾就读于北平老艺专,受教于黄均先生。几十年后母亲又亲自把我送到先生门下学画。 当时,先生生活条件不好,家中只有一张三屉桌。我每天在他午睡时借用他的画板,等他醒了请他检查我临的画,指出毛病。他孜孜不倦的教诲使我在绘画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还记得我第一次起稿子创作时,构想挺好,可到纸上就不行了,自己都看不过去。我硬着头皮拿画到先生家,他很认真地看了又看,说:“你的构思不错,只是人体的姿态不对。这样吧!我给你描个人体,你自己给她们穿衣服、梳头,回来我再帮你改。”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第一幅作品。 百善孝为先。我在黄均先生身边深深感受到他对高堂老母的孝顺!每天早上,无论有什么事情,70多岁的他都要先给母亲预备好早餐,再做自己的早餐。在先生心中,尽孝道比绘画更重要,这让我深受感动。 先生绘画从传统中来,但并非泥古不化,而是善于在艺术上博取众长。他喜爱音乐,爱听流行歌曲。有一次我去看他,屋里音响放得很大。进屋后,先生从画案上抬起头来问我:“知道这是谁唱的吗?”我说不知道。他说:“嘿,这都不如道,是蔡琴哪!她唱得好极了,你要多听听,能激发灵感呢!”看,他多时髦。 先生迈入90多岁高龄之后,体力不支只能卧床。去年中秋,我买了一对会叫的小鸟放在先生床头,说:“你画过的,这是什么鸟啊?”他望着笑了,半天说出两个字:“鹦鹉。”看先生说话那么吃力,我心酸极了。谁知几天后,先生竟永远离我而去了!望着灵桌上摆着为他买的鹦鹉,我的心情无以言表。我会牢牢铭记先生对我艺术上的悉心教诲,争取画出更多佳品以慰藉恩师! 丹青不知老将至 金大钧 转眼恩师黄均先生已仙逝一年了,但老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想起我从1964年从师学画的40多年,怀念之思绵绵不绝。 黄均先生出身于名门望族,其家族在清末民初的几代人中都有著名的学者、诗人。黄均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就在中央美院前身的美专任教,直至晚年;并于80年代进入中央文史馆为馆员。黄门一家5人均为前后期的中央及北京文史馆馆员,这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 黄均先生在国画技法上非常全面,不但擅长工笔重彩古今人物画,还特别擅长青绿金壁山水画、界画和工笔、写意花鸟画。此外还写得一手好书法。黄均先生也非常重视古典文学,他会朗朗上口地背诵上百首唐宋至明清的诗词歌赋。他曾多次讲过他年轻时拜师于著名画家溥心畬的经过。他第一次去拜见溥先生时,一进门溥先生就问他学过作诗没有。黄均先生当即把他十几岁时在爷爷教导下作的“黄莺”一诗朗朗念出…… 溥先生听后很高兴地说:“你学过作诗,古文底子一定是不错的了。你这个学生我收下了。如果不懂中国古典文学,就不会学到中国画的精髓,那是没法教的……”黄均先生总是用他的学习经历教导我一定在学画的同时还要多读古典文学,尽可能多地学习传统的中国古典文化,因为这是一切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指导,是灵魂。 黄均先生一生淡泊名利,胸襟开阔,这是他的长寿之道。记得一次展览会把他最得意的代表作包括“天女散花”在内的数幅作品全部丢失了。黄均先生不但没有耿耿于怀纠缠不休,反而笑道:“看来我的画还是很招人喜爱,有收藏价值的。不知这便宜让谁得了去了,哈哈……” 黄均先生在生活上是一位大智若愚、活泼有趣的老人。他爱猫爱不释手,在家人眼里,猫是黄均先生家里永远占第一位的贵宾,连孙子、孙女都要往后排。老人爱唱歌,到了公开场合总是主动地为大家唱出一曲,每次都会得到大家由衷的掌声。有人说他老人家记性不好,见面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询问人家贵姓,可老人记歌词却迅速而准确,背诗和学英语更是老人家晚年的两大爱好。 黄均先生的一生,人品好,艺品绝。作为他的弟子,愿追随先生的足迹,更好地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学艺术,为新时代绘制更宏伟壮丽的画图。 黄均 (1914-2011)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台盟盟员、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黄均自幼酷爱绘画。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87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古都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山书画社顾问、东方书画社顾问及中国口岸协会书画研究会顾问;1985年加入北京市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为盟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