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行情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收藏书画不能盲目按图索骥

https://www.huajia.cc  2010.12.22 21:52  来源:美术报 发表评论(0)

  如今,在热闹的市场行情刺激下,造假方式也更加肆无忌惮,各种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作伪手段相继出现,而其中利用画家出版过的画册进行更改伪装、掺合真假作品、诱使买家上当的手法当前在市场上尤为突出,对画家与藏家本人都造成了较大的伤害。近日,著名画家吴山明就遭遇了以假乱真的赝品假画册事件。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有一外地藏家以一本“吴山明画册”为参考,从一买家处选购了一幅其所提供的画册中的吴山明作品,为确保作品来源可靠,该藏家便拿着这本画册到吴山明家求证,结果被其证明画册为假。吴山明讲到,“在这本薄薄的仅有十几页的画册中,共刊登有不足十幅作品,而其中只有一幅作品是其真迹,其余都是粗制滥造的临摹品,笔墨、造型、颜色甚至落款、印章都极为拙劣。”然而,这还不是在市面中出现的第一本“吴山明假画册”,吴山明对记者谈到,几年前曾有造假者假冒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名义,伪造责编、书号、条形码等,并以此“假画册”为凭据,欺骗了不少书画藏家。而这次造假事件更为夸张的是,不仅画册中涉及的作品是假的,就连该书的出版单位——荣宝斋书画收藏也是杜撰的。当着记者的面,吴山明曾致电荣宝斋出版社的一位编辑,求证画册的真伪,结果被告知他们从来没有设立过画册中提到的“荣宝斋书画收藏协会”机构,并表示社会上有不少不法分子打着“荣宝斋”的旗号,为了卖假画而伪造假书,将名家赝品填充其中,不仅欺骗藏家,也损害了他们出版社和画家的名誉,但假书太多,屡禁不止,他们也颇感气愤。

  其实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发生,近年来,利用出版物进行欺诈行骗在国内艺术品市场屡见不鲜。2005年7月,《美术报》也曾曝光过《何水法写生集》造假事件,造假者完全仿照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何水法写生集》,封面、封底、开本、装祯、前言页、版权页、条形码与原版画册均无二致,唯独里面的画全是赝品,对不明真相的人来说极难分辨,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喻继高也遭遇过此类事件,造假者曾出版过一本《喻继高工笔花鸟画集》,书末版权页上,从图书在版编目(CIP)到发行、经销、制版、印刷、印数、定价等等,凡是合法出版物必备的条目一样不缺。但从封面的《荷塘鸳鸯》到封底的《牡丹白鸽》,画册上所刊登的44幅画全部是赝品。可见在造假日益猖獗的今天,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在出版物上打主意做文章,利用画册掩人耳目,行销假货,已是投机者惯用的手段。

  面对这种肆无忌惮的造假方式,吴山明很气愤,他觉得现在的造假分子已经到了很猖狂的地步,原来还是停留于贩假画,而如今已是发展成了制赝品、印刷假画册、以假画册去推销赝品给藏家等一系列生产链式的贩假模式,这已是非常恶劣的诈骗行为,政府应该出台更为严厉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目前鱼龙混杂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份有关“进一步重视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力制止书画造假者的违法行为”的提案交给有关管理部门,以期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对于刚入门的广大书画藏家,吴山明还谈到:“画册原本是作为鉴定画家作品的重要参考工具,如今却被不法分子惨遭利用,挖空心思制作假画册来造假贩假,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也不能盲目轻信出版物,收藏书画更不能按图索骥。”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