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家观点 =

感受、观察、体验、悟 ——王敬恒

2019年11月02日 09:39 作者:王敬恒
观察

 

在创作和观察方面都孜孜不倦,使其成为自己的本分,这才叫努力和问心无愧。(70年代)

 

山上有白花如星辰。(1983题——汶川写生稿)

 

小小生物亦有爱之心。在威州荒山所见。(1983题——野花、蜥蜴

 

汶川山野有鸟大如拇指。背石黄,肚灰白,栖山间,尾不停扇动,鸣声如秋虫。1983题——汶川写生稿)

 

观察当精细入微、不可粗略而过。物体有它永恒的美,看我们能否观察领会、能否谨严表现。

 

王敬恒书法文稿 八十年代



注意认真观察周围事物,不要以自己的喜怒哀乐去观察。认真些、仔细些。(1985)

 

爱默生讲,人们天天看太阳,看得很浮浅。此警语、实语也。

  

画画既要认真体察自己,提高自己,也要认真地观察自然物象。(1986)

 

用心观察的王敬恒先生     晚年于成都沙河公园



绘画是视觉艺术,所以你对世界的观察,切莫养成一套习惯固执的系统,因熟视而无睹。而要学会多种程式、多种感知方法,去寻找她永远不变的真实。(1986)

 

穷崖边多杂树,上与青冥连。处处有佳色,何必到黄山。(1989题——画稿)

 

 

每日清晨,我散步荒郊。一草一木、乱石残砖、细细观赏,天然人力、神工鬼斧、别有一番意味契会于心,归来写画于纸上,也算是日记吧。(2000年后)

 

要常常像儿童一样看事物、观察事物。要看到心里去,不可一晃而过,否则你看得再多,收益也不大。(2003)

 

阳台可怜的衣服(2000年后题——速写)

 

街上的权威(2000年后题——速写)

 

巷道雨后的少女(2000年后题——速写)

 

画画应当发现,发现事物及大自然幽微之处。

 

临摹是为了仔细观察,能守者守之,该弃者弃之,最终发掘出深藏于我们内心的东西。(2003)

 

王敬恒《龙泉所见》  1974



对待自然或其它外物,决不能用自己熟悉的尺度去看,去衡量。这样会束缚你的视野和思想,久而久之你将认为日光下事无新事。

 

近日暂停画山水画,主要原因似乎是已有一定套路了。改画花卉,仍是过去思想与题材。可见要改变习惯思想,很不容易。我想多去观察,寻找一些新的题材来改变这种状况。(2002)

 

感受

 

要随时在感动中。感受深刻,作品即深刻。但光有感受也不行,还须熟练掌握表达感受的各种手段,故技巧也十分重要。(1985)

 

在汶川我深深感到山的庄严雄伟。它给人以肃穆、悲壮之感,绝不是闲情和小趣味。我应画出山川的肃穆、雄伟和时间的悠悠无尽来。(1985)

 

王敬恒《辛巳写意》 2001 作



感受分两种:一种是用感官去感受,另一种是用心灵去感受。在绘画上,我认为二者都必需,不可偏废。(1986)

 

科学需要敏感,艺术也需要敏感还需要善感,多情的善感。(1986)

 

在面对大自然时,关键应捕捉心灵所感受到的气氛,而不是注重大自然的种种征象。

 

艺术是作者对自然美感受领悟的一种表达,是达到天人合一的一种再创造,神圣的创造。

 

画画应具高超的造型本领,更应培养自己的感受能力。感受能力的强弱是决定个人风格能否形成的因素之一。

 

 王敬恒《对话》 2011 作



体会  体验  体悟

 

游汶川时,我每日黄昏观水,常恐有蛟龙出没,又感逝者如斯,耸然而惊怆。

 

面对自然要心平气和,要静静领会她的声音、她的呼吸、她的气息、她的香味。总之不要只用眼睛和手,要用整个身心。(1985)

 

一棵树在山林中,它是独立自主、有树格的。其它万物诸如一块石头一株草无不如此,一个动物更是如此。(1986)

 

我认识美不止靠我的眼睛,更靠我的心灵。

 

苍蝇的世界不等于蜜蜂的世界。(1986)

 

艺术没有固定方法,严格讲是人对伟大自然的领悟。

 

自然本身就是艺术。人的创作是对自然美领悟于心后的第二次创作。人的作品有优劣之分,因为作者体验领悟的深浅各有不同。

 

自然是活生生的精灵。它有情感,有思想,有意志,有个性。想认识自然,首先要爱它,很爱它,这样才能体会到它的喜怒哀乐,才能用笔把它们表现出来。

 

艺术最需要体验,而不是理智。理智是支离破碎的。只有体验,才能把握生命、把握整体,才能领悟何谓宇宙。1986年

 

不仅仅是观察,还须体验,自己去体会。(1989)

 

体悟中的王敬恒先生   晚年于成都沙河公园



我曾游过山,后来的作品就是从那体会出来的。对身边的一切我都反复地体会,细细地体会。比如对我老屋的芭蕉是这样体会的:芭蕉看似柔弱其实无比强大。平时它们病蔫蔫的,可是在雨后,它们身上的灰尘被洗濯一空,它们所显示的那种盎然生机,绿得胜翠玉,那才叫感人呢!和所有植物一样,它们蕴藏着要活,要生长的力,无坚不摧的力!有一株芭蕉我怕它长起来对围墙有损,就砍了它,在其残桩上涂了洗衣粉,可它还是长起来了;我又砍又涂,它依然长起来;我再砍再涂,它就再长,最后不得不以我自己的失败告终。这令我感受体会到了万物的内心,所以在绘画中哪怕是一株草,我也倾尽全力表现其内在生命意志和喜怒哀乐。 1990)

 


画画应当发现事物及大自然幽微之处,并应补充其不足,但此非容易。思之思之,神明通知。季之记于瓜芝斋。(1990年题 ——山水)

 

将自然界打散,重新安排。(1992)

 

予在深山踽踽而行,感大自然深奥莫测、诚惶诚恐,宗教情感油然而兴。癸酉(1993)七月七日,写于瓜芝斋。(题——山水)

 

 

我近来多画山水。我想要表现自然,必须要认真观察自然,研究自然,体验自然。(1994-4-7日记)

 

“我的活动范围愈有限,我周围障碍物愈多,我的自由愈充分,愈有意义。”斯特拉斯基语。王易。 (90年代题——山水 )

 

一日夕阳西下,我坐山中。偶见一片青翠欲滴。此时此刻

 

真不知我在山中,还是在颜色中。(90年代追忆游山情景)

 

康德说,实践理性彻底是体会的。

 

我在汶川一带的体验是深刻的,使我永久不忘。只要闭上眼睛,那些景物便历历在目,成为我创作山水画的基础。(2003)

 

王敬恒《心灵之眼》  2008 作



体验生活、行万里路,重点是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受力,而不是去收集画稿。(2003)

 

 

认真观察,土地树木小草都艰难地变化着,当自己艰难地对作品进行更新时,就与山川岩石树木融为一体了。也就是常说的“天人合一”了。

 

自然之山川,真犹如上帝掷股子,然信手为之,君言诚是。余观近日之推土机推土,有时造成之,静观美不可言。以小观大,君言似有理也。甲申(2004)散步归来写。季之敬恒。(题——山水)

 

体验生活,行万里路,重点是培养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生存感受,不是去收集画稿。

 

 




】【关闭




 


王敬恒 微官网
请保存,可以印刷到名片或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