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王敬恒谈艺录》刘振宇编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
(刘:刘振宇 王:王敬恒)
刘:你学画的确切日期是什么时候?
王:我和你聊过我跟张霞村学画的事。我在他家住了四个月,所以绘画的过程,特别是小写意花卉的过程基本上知道。我没有事时,他就让我翻画册。在他家看了许多画册,四王、恽南田、吴历的都很一般,没有石涛,还有《艺林月刊》、《湖社月刊》,我就翻这些来看,有了基本知识。
1962年,我就开始画画,当时没有那么认真。我和舒学愚吃茶,还有几个人,我们非常重视政治,文革中我参加的是“八二六”。我们有个亲戚当县长,是我爱人的亲戚,他是“红成”的观点,喜欢和我聊天,他说:“为什么我老是跟不上毛泽东思想?总是错?”我就笑。经常和朋友讨论这些有什么意义?这样聊天虽然发泄了牢骚,把心中的怨气多少表现出来,但还有一家人,他们也很悲惨,难道我就这样过一辈子,既不能写文章,更不能交朋友。我想在学校看书都有人监视,书不对,他就把书给你拿了。我就想到画画。
到了1963年、1964年,我还没有安心画画。每天晚上七点钟回来,由于经常学习、斗争,情绪不好,睡眠也就不好。有一次过渡,大热天,我戴个帽子,有个姓方的,画笛子的人,他说:“那么热的天,你还戴帽子。”我说我失眠,他说:“你去治没有?”我说:“医了,没有效果。”我说话有怨气,他很敏感,他说是不是家里不和,我说家里很好,工作上不满意。他说工作是这个样子。我从厂里出来,我就在你们学校隔壁画笛子。
有一天中午,我从学校出来,看见他弯腰在画笛子。我走上前说:“方老师,画的是什么?生意如何?”他说:“勉强。我是计件。我上次在渡船上看见你扇子上画的船还可以,你为什么不画画。写字、画画可以医病,有寄托。你失眠是心中不如意,写字、画画以后,就会忘记现实的烦恼。我不喜欢画笛子,但画起来就忘了。我还是这样,没有工作,就靠画笛子为生。”后来我就学写字。
最先,我买了一本《石门颂》来写。有一次,我从学校出来,过渡时遇见方老师,他问我:“你在写字没有?”我回答:“我在写。”他又说:“哪天我过来看”他来,我就拿《石门颂》给他看。他说:“你乱七八糟地学。这个本子要不得。”我问他应该写什么?他说应该写帖。
王敬恒常用《宋拓石门颂》 民国石印 1962年购
我买了本《芥子园画谱》来临,他说:“你画得好。你要继续画。”后来我选了两页吴昌硕的印刷品散页来临,他说:“你以前的画不错,现在乱七八糟,你应该规矩地画。”我才知道他眼界不高。
王敬恒 临《芥子园画谱》之柳丝图 1963年
王敬恒 临《芥子园画谱》之山石图 1963年 款识:余计画学沈石田用笔学龚柴丈,用墨学石涛老人,构图学宾虹先生。反反复复重画如此者十年或可稍有成就也。六三年七月十七日。
有一次,方绍渊和我聊天,他说:“我以前当过金矿局局长,后来在郫县、德阳、绵竹一带卖画,一升米一张,一天要卖五十张,十升一斗,五十张就是五斗米,十斗米就是一石米。”我说:“既然你生意这么好,应该很有钱。为何会有今天?”他说:“我把钱存在一个地主家里。减租退押时,他全部给我拉来押了,算我倒霉。”
刘: 你是如何开始写字的?之前有无准备?
王: 张老师说:“画画的人要写字,题款要写字,画都画得好,字如果差了,肯定要不得。你看我的画以前是匠画,请人题款。”他还没有讲到以书入画。我记得是在《东方杂志》上看到以书入画,但不理解,当时还没有接触黄宾虹。
我最早接触的画论是《刘海粟画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刘海粟),讲得还可以,现在还保存着。后来我又看了李日华的《紫桃轩杂缀》,他很强调以书入画,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味水轩日记》也很不错,现在买不到了。
《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刘海粟
一、近代中国思想史了不得的人物,要大书特书的人,首先是康有为,其次是梁启超,第三是谭嗣同,他们三个是我青年时代最崇拜的人。尤其是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我反复看了好几次。
二、我把康有为写的字找到与包世臣的字比较,康有为的字确实写得不错。康有为举了历代许多例子,包括小时候祖母讲的王羲之写山海关例子。这个龙门阵对我起了影响,我就开始走康有为道路,指不动,后来到了九十年代,我认为也可以适当地用捻管,换笔锋。
《广艺舟双辑》康有为 著 此图源于网络
《艺舟双楫》包世臣 著 此图源于网络
我先写了一阵龙门四品,重点写《杨大眼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后来写《解伯达造像记》。写了三年以后,对《慈香造像记》很感兴趣。康有为评价《慈香》是“体出《夏承》,其为章也。龙蟠凤舞,纵横相涉。”写完《慈香造像记》后,我又写《爨宝子碑》。认识蒙文敦以后,他认为自己很懂书法。近代书家,他推崇谢无量、吴之英。他劝我多写《爨宝子碑》,不要改。
后来我写了一阵《石门铭》、《石门颂》。我很喜欢《夏承碑》,《朱君山墓志》、《张猛龙碑》、《贾使伯》、《李超墓志》我都写过。凡魏碑,我都写。
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张黑女墓志》,晚上没有事就写。何绍基认为自己写《张玄墓志》很吃力,写一段时间,就要流汗。《散氏盘》我没有怎么写。
在篆书方面,为了避开吴昌硕,我找了一本《章太炎篆书千字文》来写。章太炎写得不算好,但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写得很生,我就取他这个。章炳麟在近代名气很大,我十五、六岁,第一个崇拜的人就是他。因为我父亲说他是国学大师,认为他不得了,我就盲目崇拜他,把他所有的书都买来看,《国故论衡》、《大蓟微言》都买来看,都没有断句,简直没看懂。后来觉得他是读书人,字尽管写得不好,但不俗,所以就学他。因为我的花卉学吴昌硕,如果篆书再学吴昌硕就和他一模一样,为了和他区别开。
刘, 请谈一谈你绘画的事。
王: 开始画画以后,我兄弟送了一只外国表给我。我把表卖了买画册,当时寄卖行有一套神州国光印的画册,我觉得比书店便宜,就全部买了。买回来一看,多数是四王或清代二流画家,没有石涛,也没有八大,我就学这套画册,所以四王的画我还学得早。学完后觉得四王的画比较软弱。
《汪近人花卉册》汪近人 绘 神州国光社1929
1962年,我看到书店在卖《沈周沧洲趣图卷》,我觉得他笔力好,就买来临。临了三本,反复地临,体会沈周的用笔。由于沈周,我又发现龚半千用笔很不错,用墨也好。沈周的用笔比较枯,没有龚贤润,墨色变化没有龚半千变化大,我就买了二、三本龚半千的画册,神州国光印的,现在都找不到。后来又买了石涛的画册,石印本,珂罗版本,都学,学得比较宽。我一直想学董源、黄公望,后来买了一本谢稚柳编的《唐宋元明清画册》,除了宋人工细外,其它的都临了。
《沈周沧洲趣图卷》封面 沈周绘
王敬恒 常用之《唐宋元明清画册》谢稚柳 编
到了1983、1984年。一方面学,一方面自己创作,那时我一直都在忙工作,一直到1987年退休,我才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以前我教书很忙,没有什么空闲,上午七点上班,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家,回家时已经感到很疲劳。那个时候我住的环境也很差,没有电灯,点清油灯,照明时才点一会,其它时候都不点,为了省油。当时经济很差,买纸也不多,一次买二、三张,所以画得不多,颜色也很珍贵,所以我争取每一张纸都不浪费。
王敬恒先生 1988年夏 于成都金泉街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