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空间
在形式上,山水画是点线、形体、色彩的结合。在精神上,它是人类认识宇宙空间、时间、生命的一种情感表现。在某种意义,它与万物为一体,与人自身苦乐相关,不是一种纯然冷静的客观欣赏。
绘画为空间艺术,音乐为时间艺术。美学家朗格认为:音乐是一种运动的声音形式。这形式在运动中创造了有机、虚幻的主观时间形象。写意画最接近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它创造了虚幻的空间形象。我的一点感受:点线,轻重音也;浓淡交融,合声也;空白处,休止符也。更重要在创造,因心中无数,故有一种自动的生命张力,从一点自动推移到另一点、推移到一个顶点。
我应画出山川的肃穆、雄伟和时间的悠悠无尽来。(1985)
我想绘画不应被囚在摄影里。在一定程度应超越时间和空间。移步换形,一刹那的展现当尽量捕捉,不要它流逝掉。(1986)
艺术既不现存于客观世界,也不现存于人的主观世界, 而存在于主体行动操作对客观世界的不断构造的结构之中。 客体是一种极限,独立于我们之外,永远不能描摹时间过程空间转换。(便签)
画画时应全神贯注,要与山水一起萌生。我就是山、水、树、石、风、云等。要彻底忘却技法。最终把这些东西合拢起来,成为活的整体。要知道大自然刹那刹那在不断逝去。要抓住每一分钟。在绘画上能够吗?当尽力而为。一九九三年
艺术的时序不是日常生活的时序,而是创造者主观赋予的时序。即非时序、无时序、不按时序、颠倒时序、错乱时序,即另一种时间观念。也可说是无法之法。
点线是纪录时间的符号,是延续,是历史 。也就是说, 余用这些点与线、线与线之间的连续来表示时间,而情感就寄托在这些点线的轻重疾徐中。(1994)
集点成石,集石成山。点与点、石与石、 山与山之间有空间,每一物本身占有空间,故我留白与传统不同。 (1994)
同样一棵树,不同时间看,效果完全不同。早上看,中午看,下午看,晚上看都不一样。这不是形体上的差异,是色彩上的差异。色彩既表现大地的形象,也表现大地的时间。色彩表现了空间,也表现了时间,表现了时间的变化推移。(2008)
注重建立多空间
余用笔是在继承黄宾虹“重大圆厚”的基础上, 注重多空间的建立,注重此空间与彼空间的有机联系。例如:画一树或一石, 它本身就是一独立空间 (有上下左右前后所谓六合),这一树(一石)与那一树(一石),再与另一树(一动物)······这样一直关联下去。
王敬恒《有抽象人体山水》 2010作
我力图制造多空间,在一幅画中表现多季节、多气候、多种地形等等的变化。(1994)
丁丑(1997)年写于桃花开时、谢时。 王易。(题:桃花、江流)
花开四时与桃同春,读书倦罢幽斋独赏。
现在、过去、未来。 丁亥(2007)夏写,王易。(题——人物山水)
实际上,写的过程即时间。写意画者时空之结合也。
抽象
抽象是根据可见世界而产生和调整出来的。1994
我的山水画既是想象的世界,也是真实的世界,因此可以说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
此幅以草法入画,非抽象也。抽象,当得其象外、形体具忘也。岂易言哉。1989年秋夜,王易。(题——山水)
抽象关系应该对画家起作用,然而这些关系,是根据可见世界来产生、调整的。
点线面。 (90年代题——几何形鸟禽)
牛耶?狗耶?任尔呼!(90年代题——山石、动物)
抽象艺术由于省略太多,因此分量不够,在创作时随意性太大,有时甚至是毫无目的。所以在目前还是注意具体的好。我认为在学习时期更应该如此。
抽象的实质是概括。1992
春天来了!己丑(2009)立春,王易。(题——鸟、树、抽象人)
雨洗、春浓、人淡。(2009题——青蛙、抽象人物)
有人说,我的画没根据、是凭空臆造、有些空。我认为:我的画是我对山川的体验并怀感激利乐之情而画成的,虽没画现实的某山某水,但现实的每山每水都是我的活水源头。有人说我的画抽象。其实我不是赶抽象主义的时髦。抽象主义没有规律(可以信笔涂鸦)而我的画重笔墨、重规律(重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