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家观点 =

随画面赋彩 ——谈国画之用色

2019年09月23日 05:36 作者:王敬恒

写意画赋色,求厚、求润不易。甲寅(1974)夏记。(题——菊花)

 

颜色即形体,皴也可说是一种颜色。

 

用色要做到形、色不可分割,尽量做到有立体感。(1985)

 

着色画,皴法宜少,多则显脏。

 

色彩协调即雅。所谓脏,多余不该有的笔即脏。

 

此幅用色近脏, 余内心如斯, 意为之也。(80年代题——彩色山水)

 

用色少,而表现多为上。  乙丑(1985)年秋。(题——山水)

 

少用中间过渡色,是不是要粗放些。可以试试。(1985)

 

在用色上,要找到适合你感觉和感情的色彩。(1986)

 

绘画作品不是印刷品。它是活动变化的。它随感情而变化,随契机而用笔、用墨、用色。要有所取舍,舍比取更重要,有时甚至须挂一漏万。经验和方法是一回事,切莫被它们束缚。(1986)

 

明清以前,国画设色很丰富很浓丽。明清后,不注重对多色彩的运用了。应继承发扬明清前国画用色的传统,丢掉实在太可惜了。(1989)

 

古人画“随类赋彩”;我呢,“随画面赋彩”。(1991)


王敬恒 《树叶红了》 34x34cm  90年代作



赋色,也当以画中山石、树木、云水性格赋之。本来山水中没有色彩,色彩是主观的赋予。

 

用一种色要集中用。 比如一幅画中甲处用蓝, 则集中用蓝;乙处用青,就集中用青。若满篇乱用,则全篇无色。(90年代)

 

色阶相似于音阶。从物理角度讲,音阶是振动产生的,也可说是时间的延续。在造型艺术中,用色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此点如掌握得好,便会产生气韵与精神。

 

用色,墨即失去光彩,奈何!

 

画画用墨用色不易,尤其用色,当多研究思索。(1994-3-25日记)

 

山水画是表现大地,大地色彩缤纷,所以应该用色。是否如实表现?如实是不可能的。同样一棵树,不同时间看,效果完全不同。早上看,中午看,下午看,晚上看都不一样。这不是形体上的差异,是色彩上的差异。色彩既表现大地的形象,也表现大地的时间。色彩表现了空间,也表现了时间,表现了时间的变化推移。(2008)



 


】【关闭




 


王敬恒 微官网
请保存,可以印刷到名片或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