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荆杂志记者 高峰
吴国亭,当代美术教育家、花鸟画家。任教二十余载,桃李满天下;开拓新派国画道路,作品巧变多样、形神兼备、生趣盎然。李可染先生评价其创作“有形有影有空间,宛如身历其境”。
在香港办展“得偿所愿”
“香港是一颗耀眼的东方明珠,在这里举办画展的想法由来已久。”在由紫荆杂志社、香港美协、香港水彩画研究会、荣宝斋(香港)等机构共同举办的“丹青妙笔汇香江——新派国画宗师吴国亭精品展”举办之际,吴国亭感慨地说,“近代以来,很多文化名人都与香港有不解之缘,有些人在此停留,有些人在此居住,这里可谓是一方风水宝地。”
在吴国亭的印象中,香港经济发达,商业繁茂,社会安定。他的学生、水彩画家沈平从内地到香港定居之后,他与香港有了更深一层的联系。“我从沈平那里了解到很多香港美术活动的信息,内地画家在香港办展,沈平也会告诉我。”吴国亭说。内地一批又一批的画家在香港举办展览,引起内地书画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吴国亭渐渐产生了到香港举办展览的想法,“等我手头慢慢积累了一些作品后,我就开始着手到香港举办展览,让大家看看我埋首几十年取得的成绩。所以,这一次在香港办展,真的是得偿所愿。”
“丹青妙笔汇香江——新派国画宗师吴国亭精品展”开幕剪彩仪式(紫荆杂志记者 胡越 摄)
开拓“新派国画”的道路
吴国亭说“埋首几十年”,为艺术埋首耕耘、孜孜以求正是他艺术经历的真实写照。
“我是从小就喜欢画画,小时候就兴致特别浓,特别是我碰到了三四个水平很高的、有成就的好的美术老师。”吴国亭回忆道,“这些老师都是正式科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有上海美专的,有国立艺专的,教我们小学生,可以说是大材小用,当然对我这个喜欢画画的小孩子,启发影响是很大的,心里埋下了当画家的种子和愿望。”
吴国亭在初中一二年级就开始投稿发表作品,老师们都很鼓励他,称他为“小画家”、“艺术天才”。“老师的这些鼓励,让我知道我走艺术创作这条路是容易的,所以,1956年高中毕业后我就报考了浙江美院。”当年报考浙江美院的有3,000人,录取45人,吴国亭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
进入美院后,吴国亭如饥似渴地学习,更有机会亲眼目睹潘天寿等名家大师的现场作画,从中细心的体会。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在学院的一次决议上,校方一致通过让吴国亭四年结束五年的学业,提前一年毕业,留校担任老师,一做就是二十多年。他的教学向来以扎实的作风,谨慎的治学态度而闻名。“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吴国亭的学生可谓遍及五湖四海:潘公凯、徐芒耀、杜滋龄、奚天鹰、沈平等,都是当今画坛名家。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中国画坛也如春潮涌动,一片生机。强烈的创作欲望撞击着吴国亭的心。1981年,江苏画院要引进专业创作人才,吴国亭得知后谢绝了浙江美院领导和同事们的挽留,毅然辞去教职,赴江苏老家做一名专业画家,开启了他艺术创作的新天地。1982年,他将新作《晚秋》和《雪地寒情》寄到全国美术期刊《中国书画》投稿获得发表,时任《中国书画》顾问的山水画大师李可染还亲自加了编者按:“在平面上表现空间不容易,有形有影有空间,宛如身历其境,花鸟画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吴国亭得知后,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作路向,为此不断努力至今,开拓出一条新派国画的广阔道路。
“新派国画”的理念来自徐悲鸿在1947年提出的“新国画”,强调中国画需要“写实性”的绘画改良方法。吴国亭以这一理念为基础,在吸收传统中国画精髓的同时,汲取外来美术特点,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他将这一风格戏称为“穿西装的中国人”。
对于吴国亭的创作风格,中国画坛泰斗李剑晨曾做过系统总结:一是强调艺术与生活相结合,摄取生活中可常见到而古今画家不曾画或很少画的花鸟和景物,因而开阔了艺术视野,拓展了题材范围;二是花鸟画与山水画相结合,将大自然中生机蓬勃却又杂乱无章的山花蔓草与四周的山石流水等属于山水画的画材组织一起,花鸟画有环境、背景映衬,因而容量大,空间深,画面更为丰富,表现力更强,也容易产生特定的意境;三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相结合,恰当地吸取西画特长,多方面借鉴新的表现技巧,突出作品的整体感、空间感和质量感,同时着重色彩的运用,讲究画面基调的渲染,又不失传统笔墨的发挥,因而造型语汇和艺术手段更为多样;四是花鸟形神兼备,画面诗意盎然,将古代诗词的意蕴巧妙地融合在画境中,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神韵,因而作品耐人寻味。
“艺术创作要讲求发展创造,不能泥古不化。”吴国亭说,“当代艺术创作者要思路开阔、融会贯通、有所作为,为后人创造新的艺术传统。”
对美术界“爱之深,责之切”
正是吴国亭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令他对当前美术界的一些陋习深感痛心。“当前美术界还存在一些良莠不分、鱼目混珠的现象,不好好研究创作,一味拉关系搞炒作,有些画不堪入目,有些宣传虚假不当,有些评论文理不通,看了让人心里很不舒服。”为此,他曾经写过一篇万字长文分析批判,在美术界引起一时轰动。
吴国亭的批判是“爱之深,责之切”,他期待美术界能够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创作者,并真诚地分享他对创作的感悟:一是创作者要有相当的文史基础,创作者不是画匠、油漆工,要爱读书、爱写作;二是创作者要有自己的美学观点,建立一种健康正确的美学观点至关重要,否则画一辈子花费很多功夫却事倍功半;三是要下苦功多磨练,一个创作者仅靠才华是不够的,要有大量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积累,要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才能有所创造;四是要有治学精神,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规规矩矩地对待创作,不能追求虚名浮利。
吴国亭曾经赋诗一首:“花甲之年今初度,天黑之前好赶路。潜心绘事苦著述,后人是否等闲估。”如今他已是耄耋之年,但依然未曾停下在艺术创作上赶路的步伐,依然为创造中国画的新传统而求索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