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家观点 =
画说梅洲
诏安梅洲画家村的群体现状
2016年07月23日 09:49 作者:吴秋雨
画说梅洲
结伴高登渐岳巅,烟村溪水两茫然。
南通碧海渔帆远,北望乌山鸟道悬。
三线行车通闽粤,千年榴洞种梅兰。
丹青独盛江南地。振臂高歌国泰安。
梅洲,居于福建诏安之东,云霄之西,乌山之南,碧海之北,渐山之下。交通有三,南有高速,北有高铁,中有国道,乃广东、福建之重要交通枢纽。七村一姓,两万人口,故成乡。梅洲之山虽秀,却无大官,水虽清,却无大富。多出不务正业之书画爱好者,自娱自乐,孜孜不倦,何也?
源于南宋先祖吴大成,陈景肃等渐山七贤反对奸相秦桧卖国求荣而退隐渐山,筑庐讲学,创诏安之最,学府“石屏书院”。师友相聚又名曰“石榴洞”,吟诗作画,不求富贵,散淡如仙,书画成风影响后裔。有诗为证:
吟梅弄月自芬芳,隐逸耕耘翰墨香。
载道渐峰盈毓秀,幽居榴洞蓄灵光 。
先贤礼教传家训,后裔诗书继世章 。
宦海悲风何眷恋,群仙把酒话沧桑。
文革时期有当地书画名家林少丹、沈吉文、徐序行等诸先生避难于梅洲,授教于吴德文,吴耀中,吴海平,吴和桂,吴龙法,李锦明等学生。注入翰墨血液,星星之火慢慢燎原。
85年,梅洲吴耀中先生,求学于鲁迅美院,受鲁美教授王盛烈,孙恩同先生传教,步入专业殿堂,山水笔墨厚重鲜活。
87年,孙恩同先生客旅诏安招徒十五人,授教传统山水,学生有梅洲吴镇然,吴达明,吴秋雨者,皆启蒙于孙恩同先生之正统教学,步入国画之初道也。后王盛烈、孙恩同多次游历诏安,传授艺道,影响颇大。
然诏安乃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国内大家常来常往,书画展览频繁不断,严重熏陶这批不务正业之农民,求学欲望不断扩张,书画爱好者迅速扩大,殃及梅洲农民。
2002年至2006年,不务正业者吴秋雨,负笈北上,深造于中央美院,授教于张立辰,田黎明,陈平,周笃文诸先生,步入中国艺术学院最高殿堂,传统文脉诗书画皆有研讨。今客居北京,并无成就。
青年才俊吴建福,就读于福州师大艺术学院,授教于福建名家林容生教授,得于艺术精髓,笔墨突飞猛进,中国美协会员,艺术博士双丰收,难得英才。其妻陈领,乃师大同学,艺术硕士学位,其画巾帼不让须眉,大气明朗,夫妻相得益彰。
吴雪东,本乃就读艺术院校,后从政于诏安县,亦不忘水墨,忙里偷闲,勤于思考,书法,国画颇有造就。
吴华林,今居云霄,04年曾深造于中央美院,授教于张立辰先生,写意笔墨潇洒自如,今就职于云霄教育局与美协主席等诸多职位。
有前辈者,吴和桂精于人物画,弥勒佛有自家风格,今居于漳州市。
有年轻者吴顺平、鲍银妹夫妇,皆毕业于美术院校,顺平传统写意笔墨创新,风格独特;银妹经营工笔,线条灵动,画面清逸不媚。
吴耀中先生今移居东山,长子吴启晖,次子吴治晖,儿媳妇皆善丹青,全家书画水平之专业,令人羡慕,真书香门第也。
近期有后生吴骎者,天赋异禀,上京华求学于当代大家石齐先生,受石齐先生新中国画之熏陶,得法新奇,让人耳目一新。
画家之多,无法细述,今后成大气者,比比皆是。 梅洲农民,今逢盛世,科技发达,万亩良田,皆承包于几人耕耘足矣。虽两万人口,各行各业,经营有序,生活小康,不务正业书画者不断增加,亦能换点柴米油盐,不亦乐夫。
梅洲农民亦赶时尚,舍得用银两换来几幅书画,农民曰:“别墅轿车无人羡,家无书画乃俗人。”不信你随意走进谁家,墙无白壁,碰巧会有吾辈之拙作。
梅洲画家村,一群不务正业之爱好者,放下锄头,拿起毛笔,纸上耕耘,相互喝彩,真乃当今农村一朵奇葩。
丙申盛夏于北京宋庄思逸草堂 吴秋雨
• 留言板

吴秋雨 微官网
请保存,可以印刷到名片或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