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家观点 =

老屋——米公祠

2015年03月23日 14:04 作者:薛晓勇


    老屋大门对着鞍子巷,后门对着石婆婆巷。
    我出生的老屋很大,很老,当地人称“薛家老屋”。
    我以此内容还刻过一方印章。

    老屋有前院、后院,中间还有三个院子。前院有石牌坊,上面有石刻石雕。石牌坊北面种有石榴树和天竺,还有一些栀子花,白色的花很香。
    中间院子周边是廻廊。前堂屋能容下四五十人,小时候有印象,街道的人经常在这开大会。堂屋中间有根木质大柱,大人才能抱得过来。

    我住中院,堂屋的窗户是木质雕花的,有花鸟、人物。院子当中有一块青石条,三米长、整石的,不知道以前是什么用场。我记事的时候就觉得上面摆了很多盆花,旁边种有竹子。小学时候,哥哥和我在石条旁砌了一个水池,养了很多金鱼。

    第三个院子墙边有一棵桂花树,直径二尺来长,每到中秋节,盛开着金黄的小花,香气飘满了整个老屋。
    后院有几棵香椿树,还有菜地。
    九十年代初,伯父从台湾回来,看了老屋,几次念叨:“比以前更破更旧了。”再后来老屋被拆了,我只留下几块有字的砖和石。哥哥留下了一些瓷的凳子,其中一个有“喜鹊登梅”的图案,我印象很深。
    住在老屋时,每年过年都是贴长辈们书写的对联;上了中学后,就都是我写的了。

    老屋向北三百米是米公祠,内有“湖心亭”和“墨池”,小时候经常去玩。墨池的水颜色很深,传说当年米公在亭中读书,蛙声太大,米公将砚台投入水中,水就变墨色了。
    解放后米公祠是县图书馆办公的地方。初中时我经常去看书,那里有很多小说、画报、杂志。
    米公祠环境幽静,院子里有几棵大玉兰树,是广玉兰,感觉叶子不落,开花的时候,白色的花有碗口那么大。玉兰树边有一块大石,立在那儿像个人。传说米公当年见到就下拜。现在一看到画家画的“拜石图”,就让我想起那块石头。
    也有人说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落地时砸了个大坑,叫“铁山塘”,在米公祠北边。那块石后来被移到了米公祠里。现在“铁山塘”被填了。
    米公祠里还有几间房间,房间内的墙壁上嵌着很多石碑,都刻有字,还有几幅刻着画,后来知道这里是“宝晋斋”的原址,公元1104年徽宗崇宁三年时,米芾任职无为军州事时所建。我不知看过多少遍,石碑上的字画着实让我着迷,让我着迷的还有老屋里的石刻木刻,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和老屋里长辈们讲的故事。
    老屋里住了很多人,也出去很多人,天南地北,各种职业都有,我印象中教师最多。
    大学毕业后,我也成了一名教师。

    大学期间,在好友高长征的引荐下,我幸运地见到了萧龙士先生。萧龙士先生是齐白石的入室弟子,其人品和画品为当世所重。我从那儿知道了齐白石、李苦禅、吴昌硕、任伯年、徐青藤以及新安画派、扬州八怪等等。
    我经历过一些事,好的和不好的;走过一些地方,国内的国外的;也有一些远的近的朋友。“学习”一直伴着我,“文化”一直吸引着我。
    我喜欢用笔墨来表达我的情感。看书、写字是我的喜好,只是有想法时,才在纸上涂上几笔。我还不太喜欢别人称我为画家。
    中年之后,所作禽鸟大都取仰脖之态,以喻做人。故号“仰伯”。
    有人问我画的是什么鸟?我说:不是鸟,是人,

    北京雁栖湖一次聚会上写的小诗,抄下送给我的朋友们。
    相知论坛上,相聚松秀园。
    奇果竟不识,异木出云烟。
    秋色无空地,雁栖合远天。
    把酒询来处,天南地北间。
             甲午仲春于北京


】【关闭




 


薛晓勇 微官网
请保存,可以印刷到名片或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