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家观点 =

老崔说画:水墨世界的三驾马车

2014年09月12日 21:18 作者:崔大中
    中国水墨画作为我们的本土绘画,历经千年一路走来,虽然在各个时代都融入了一些外来的新因素,但是它从来没有改变它特有的东方艺术趣味和审美法则。20世纪初,逐渐打开的国门,使得西方艺术诸门类如油画等艺术大量涌入,中国水墨画在西方艺术争雄中土的过程中逐渐发生着自己的变化。
   从上个世纪末以来,中国水墨画发展突飞猛进,由传统一路走来的崇尚古典美学意趣和笔墨语言价值的中国画一统天下的局面成为了历史,水墨画领域被三分天下,形成了中国画、现代水墨和当代水墨三足鼎立的局面。
    和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也是新形势的使然。
    我在此提及水墨画三分天下,主要是为了说明当下混乱的水墨批评都是以彼之要求衡量他者,不区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而按照自己的意愿笼统的将以水墨为材质的水墨画妄加评判,乃至批评中往往自相矛盾,越评越乱。
    下面简要的将三种不同的水墨画艺术进行大略的述说,希望能从总体上说清当下水墨画的大致状况,以此来启示水墨画家们不要以自己的水墨画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要求去硬性批评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要求的水墨画。不要为了标榜自己争夺水墨地盘而和他者争讨甚至是谩骂不休。要让批评和研究有意义和有价值,而不要青红不分的徒自内耗。
不要将鞭子抽在别人的马车上赶自己的车!

    一.中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的自成体系的造型艺术,是有着自己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美学要求和价值取向的一门以水墨为主要材质的绘画艺术。中国画这一名称的由来主要是清末民初为区别于西洋画而言的,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画已经成为一个民族艺术的称谓,民族的,并不意谓着狭隘,它强调的是以中国本土文化为主体的一面,有着自己独立的价值取向和对于艺术形式语言的审美要求,套用现代艺术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意义来表述,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只是这一意味有着东方相对独立的美学趣味和文化要求。
    总体上说,中国画是以线运墨的艺术。画家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和经营画面。画家对于用线造物强调的是文化、哲理和诗境;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可以用符号学来解释,但没有一个中国画家愿意对作品进行纯符号化的处理,都力求运用符号和主观理念表现自然世界的自然,这就是中国画家对于绘画的态度和方法。
    中国画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具有独立特质的艺术之路。可以说,一部中国绘画史,就是一部不断开掘艺术语言美的历史,一部不断开掘艺术语言的文化美的历史。由对物的描述而追求自然美到追求艺术语言的艺术美,再到追求艺术语言的文化美,中国画艺术完成了由描写自然物象到完全笔墨化、语言化、文化化的过程。
    中国画作为绘画,其艺术语言是非常之重要的,它是诉求艺术纯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中国画对于笔墨的基本要求,更是中国画作为一种独立的东方艺术的基本精神特质。
应该说,中国画是形式主义的艺术,它以传统的东方美学为主体要求,追求笔墨语言的形式意味以及由此传达的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自我体验。
    对于中国画的评价,有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当然这一评价体系也在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慢慢发生变化。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画是语言学意义上的结构主义美学下的艺术,在对它进行言说时,我们可以用“有意味的形式”这句话来描述,在这里,意味是一种美学倾向,是一种审美体验。。
    对于形式语言意味的追寻和体验,让中国画艺术变为内求的艺术,主张以宁静致远的无我境界去通灵和体验人的自性之美,画品、人品往往和绘画纠合在一起。在语言与审美体验的结合点上,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外物的和谐统一,尽精微的笔墨语言在此表现的是源自内心体验的超验的精神世界。

    二.现代水墨
    现代水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门具有很强现代主义艺术色彩的水墨艺术。其本质是以中国水墨材质嫁接西方现代艺术,它的主要审美价值和取向是:以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审美要求为主,以传统的笔墨要求为辅。是一种结构主义语言学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
    中国的现代水墨是西方现代艺术涌进国门以后的产物,在其发展之初,主要是以水墨材质模仿和嫁接西方现代艺术,或者说,是用中国水墨材质画现代主义绘画。在其后的发展中,部分现代水墨的探索者,开始以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主义要求为前来探索和表现东方美学意趣,也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现代水墨从一个新的绘画性视角切入水墨画创作,在水墨画领域以新兴事物的姿态一度充满了活力。许多现代水墨艺术家开始批判由传统中国画一路走来的中国画艺术,将保守、陈旧甚至落后等标签一股脑子地往中国画身上贴。
    每当现代水墨诉说传统水墨保守而没有新意的时候,我总会不自觉的想到,用水墨为材质而创作的带有现代艺术色彩的水墨绘画在现代艺术已经成为历史的今天也没有多少新意可言,它在现代艺术的范畴也有自己的因袭、传统和守旧之处。以一种守旧和传统讥讽另一种传统艺术,想来也不是滋味。
    现代艺术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去创作,因为现代艺术是形式主义语言学的,用水墨材料搞现代艺术的现代水墨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上也的确没有多少新东西可言,有的只是现代形式主义艺术在新的材质下的再模仿而已。
    中国画在自己的领域寻求发展,在固守笔墨的基础上也不是停步不前的,反而是伴随着历史的机遇,伴随这改革开放的大潮,在吸收外来艺术的诸因素下,不断向外开掘和拓展自己的表现领域和表现力,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画家和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在不离笔墨的要求下为中国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这一发展从民族艺术意义和人类文明的多样和差异性上来看,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当然,现代水墨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画家和优秀的作品。
    现代水墨是一种以水墨材料为材质的现代主义艺术,因为其审美标准和对形式意味的体验的不同,现代水墨的主流并不诉求传统水水墨画——中国画的笔墨要求。站在现代水墨的立场上,那句令中国画画家恼火的“笔墨可以等于零”并没有根本性的错误。在吴冠中的现代水墨艺术中,笔墨等于零和不等于零,都不会影响他的现代水墨的艺术价值。不会影响他个人化的以水墨为材质展现东方美学情趣的现代水墨绘画艺术。明了这一点,我们也就大体知道现代水墨和中国画的辩论没有基本的前提,没有太大的意义。
    当然现代水墨中有些也不是完全不顾及笔墨的表现力,但是在他的作品中,画面整体构成以及对于个性语言的表现力要求在现代艺术中已经和中国画对于笔墨趣味和文化感的要求大不一样了。
    曾经的那场在水墨世界关于“笔墨等于零”的争论,实际上是现代水墨在以中国画为主流艺术的水墨世界争取一席之地的论争。在这场争论中,现代水墨和中国画双方,都在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和批评他者,其意义和公平性值得怀疑。,
    作为形式主义的现代水墨和中国画相比是外求的艺术,它追求个性、追求视觉张力,追求情绪化的个性体验等等。在画面感觉上,走的是传统中国画沉静内敛的另一极。

    三.当代水墨
    当代水墨是当代艺术的一种。当代艺术从来不以材料来命名,因为材料有着无限的丰富性。但是当代水墨确实是当代艺术中一个大的分支。当代艺术以关注社会,以批判性或批评性为主要特色,他是由形式主义语言学转向对于社会、政治、文化所产生的诸问题的批判和关注,其形式语言为它要表达的观点或观念服务,在言说当代水墨的时候,形式主义的“有意味的形式”转变成了“有观念的形式”,或者说“有意义的形式”。对于当代艺术,作品是否有“意义”才是其最重要的价值趋向和基本要求。
    批判性是当代艺术的主要特色,在当代艺术那里,形式语言的意味不是其追求的主要目的,他追求的主要是艺术作品的“意义”。这一意义是对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充满责任感的批判或揭露。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代水墨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具有很强观念意味的解构主义美学下的后现代主义艺术。
    当代艺术有着很强的时效性,既包括时间意义,又有实体意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当代艺术,和传统形式主义的语言艺术相比,它没有绘画语言上传承的传统。它的传统是精神维度的,那就是批判性。譬如文革时期的艺术是那个时代的当代艺术,如果传承其语言形式,当代艺术立马失效变质沦落为现代形式主义艺术。当代艺术不顾及艺术语言的传承和深入研究,他的传统就是此时此地的批判和揭露。而在那一此时此地,以批判性为价值趋向的当代艺术具有先锋和前卫的性质。
    有着很强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责任感是当代艺术家的共性,为此当代艺术常常被称作“问题艺术”。的确,当代艺术关注现实问题,譬如当下的政治问题、贫穷问题、种族问题、性问题、环境问题等等是当代艺术家批评性艺术作品的题材的主要来源。当代艺术诉求的是艺术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等。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在水墨艺术世界,为什么当代艺术家总是批评现代水墨和传统中国画画家们漠视人类生存现状而沉溺在艺术语言结构里游戏,这是站在当代艺术家的立场发言。

    四.水墨批评中的问题

    中国水墨画呈现以上三种不同的绘画形态,这三种不同的以水墨为材质的艺术正沿着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要求向前开拓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许多艺术理论家和水墨画家抱着一种乌托邦式的艺术理想,不愿意正视这一现实,总试图建立自己在理论意义上的水墨画艺术,在批评和评价时,往往按照自己的逻辑推理和自我认识来评判。不认真区分三种不同的水墨样式,一味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处理和批评水墨艺术问题,造成水墨世界的艺术批评比任何其他绘画门类的批评都复杂而混乱。
    这一复杂和混乱状态,当下还在继续进行着。追求古典美和笔墨语言美的中国画画家们大加鞭鞑由西方现代艺术美学和形式趣味而生发的,并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迅猛发展的现代水墨艺术。而主张现代艺术审美趣味的现代水墨艺术家们则大加贬低追求古典美学趣味的中国传统美学意义上的中国画。对社会政治文化密切关注并以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态度进行艺术创作的当代艺术又将上述两种绘画艺术看作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语言游戏。
    在最近一段时间,站在传统中国画艺术的立场上的当代中国画画家们口诛笔伐,以所谓“文脉”、“根性”“民族”等词汇批判现代水墨艺术,这是中国画画家发起的一场中国画艺术的保卫战,中国画画家试图在被挤压的水墨空间向外冲突,但是这是一场没有真正敌人的论战,站在中国画的立场评价现代水墨没有意义,毕竟现代水墨是有着自己的艺术价值趋向和审美要求的水墨艺术。
    最近的一次美术界的研讨会上,一位中国画画家,以激愤的言辞,针对站在现代水墨立场上发言的吴冠中先生的近来言论,更是将吴的艺术斥为“杂种艺术”。这场实际上不存在争论问题的争论里,双方各自以自己的水墨画艺术的价值要求硬性评判对方,没有真正有学术探求层面的分析和批评,倒是充满了市井气的火药味道,这都是以不同的艺术标准不假思索的胡乱评价对方的结果。
    究其实质,这实际上是一场在名和利的驱使下,试图一统水墨艺术标准并标榜自己是“正统”水墨艺术地位的传统霸权思维下的艺术搞怪。这场混乱无序的带有强烈名利场味道的艺术纷争终究会以闹剧收场,参与其中的大部分争论不要多久就会被遗忘,只剩下曾有这回事情而已,从美术史和美术发展的角度来言,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更没有贡献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面对中国画和现代水墨的争论,当代艺术中的当代水墨艺术家们则大都持鄙视不屑的态度。当代艺术中的水墨艺术家们以批判性和关注社会为追求和目的,他们认为中国画和现代水墨画家们沉沦于已经过时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美学之中,对社会、对历史和对现实等等缺乏起码的责任感,他们的绘画是无意义的行为。而中国画和现代水墨画家们在对待当代水墨上却有着相对一致性,经常用“胡闹”和“胡搞”以及“乱来”等感性词语来评价和攻击当代水墨艺术。
    不区分不同的水墨艺术而以个人的偏见来评判他者,张冠李戴,自然造成了水墨批评和研究以及言说的无序和混乱。

    五.现状与未来
    水墨艺术的三种形态,在现阶段,还会继续沿着各自的艺术轨道行进,虽然在其边缘部分,分界模糊,甚至互有交叉。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艺术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终究会和合为一,成为中国的水墨画艺术。特别是中国画和现代水墨,虽然整体审美价值观不同,但他们都是追求绘画语言的形式美、艺术美和文化美,总有一天两类艺术会融合在一起,形成以中国传统美学为主流融合了西方形式主义艺术诸多因素的中国水墨画艺术。
    至于批判性意义的当代水墨,则会继续沿着批判性和观念性之路继续发展,每个时代都需要有每个时代的当代艺术。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一个以水墨为材质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们,应该努力沿着自己的水墨艺术道路认认真真地探索和研究其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且不可赶着自家的马车却抽打别人马车的马屁股,不要以自己的水墨艺术的价值取向指责和评判其他水墨形态的绘画艺术。要为自己争取水墨世界的话语权力也要在自己的这辆马车上下功夫。无谓的争吵没有实际意义,那只会徒然内耗。
在现阶段,也许还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中国画、现代水墨、当代水墨这三驾马车,将共同行驶在中国水墨艺术这条道路上。认清自己,明白他人,团结一致,相互共融,努力建构属于中国自己的水墨艺术世界,才是当下每一个水墨艺术家的责任。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出现一批具有强大的文化整合力的艺术家,开辟出中国水墨画和合为一的新景观,我想,那需要时间,需要技术和文化的储备,需要个体艺术家的超人才华,需要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机遇。
 
    (对于文中关于三种水墨形态部分的要点提示:
    中国画 传统东方美学体系为主体 笔墨语言要求 有意味的内敛或内向性的形式 文化性
    现代水墨 现代艺术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体系 绘画性要求 有意味的外在或外向性的形式 绘画性
    当代水墨 解构主义美学体系 和当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密切联系 有观念或意义的形式 批判性 )

(本文写于2008年4月14日,今日再读,还有可读之处。谢谢阅读。)

】【关闭




 


崔大中 微官网
请保存,可以印刷到名片或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