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拍的作品照片冲出来,一张张翻开,最抢人视线的,竟然是她.这是我在通往菜市场的胡同里,偶然路遇的一个女人,她一定住在附近的胡同里.那些没有规则的胡同,横七竖八的斜插在一起,走在里面,象掉进了万花筒,思路稍有偏差,就会迷失其中.那样的胡同,充斥着点滴经营生活的外来人,脸上写着近乎麻木的忧戚之色,匆匆的从拐角处走来,又默默的消失在矮屋的迷宫中.邋遢的衣服,蓬乱的头发,一定是为别人而忙,那个被照顾的人还在被窝里睡觉,女人就及拉着鞋子出来买菜了.早市的胡同很热闹,没有梳洗打扮的人们涌向菜贩子集散的地方,讨价还价,挑挑拣拣.女人从我的对面走来,苍白的脸,没有奕奕的神采.象所有擦肩而过却没有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丝毫印象的人一样.但是她身上肯定有什么打动了我,使我的注意力完全被她吸引.停下脚步回头细看,女人已经走远,明亮的光线遮蔽了她的轮廓.越来越远的背影浓缩成跳跃的斑点,最后消失在清晨杂沓的光影里.&
#60;?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这个情景有点向陈思王在洛水河畔的一场”艳遇”.刚刚无奈和兄弟分手的惆怅才子,信马游缰的走在回封地的路上.风景如画的洛河是他的必经之地,才子走到这里,心情落到了低谷.被文帝蹂躏折磨的痛苦,使他无心欣赏风景,面对浩淼的波涛,他的心里泛滥着比河水还广阔的秋潮.那样的苦闷之下,怎会有心情怡乐于男欢女爱!看着河面出神,也许只是身不由己,但是那偶然到来的神遇瞬间,让某个人间女子点燃了诗人的灵感.华美的诗篇背后,往往与真实相距遥远,那个打动诗人的女子,亦未必仙衣飘飘,激发汪洋诗情的,并非在于她的美貌.也许更多的是河面的水雾,瞬间的幻觉,和完美的理想撞击在了一起,总有一种莫名的冲动,让文字迸发活力,让思想显现华彩!
从艺术的角度看世界,平庸的相貌有时候比完美的五官更加富有魅力.寂寥惨淡,也许最能包孕生活的内涵.物质世界的流光溢彩,怎堪与澹泊幽谧的心灵本源媲美,劈开肉色皮相的灌木丛林,总能在荒凉空旷的所在发现一个纯粹的新我.那个神光离合交会的瞬间,其实是外我与内我的重逢,久别的欢欣,神化了现实与理想,而发现内我的路径,却是在别人的身上.
那个清晨路遇的女人,是一面水晶做的多棱镜,我从她身边走过,忽然看见了自己的脸.这觉悟滞后了很长时间,中间经历了把她搬到画儿上,再从画上搬到照片里,几重折射之后,我才发觉这女人与我竟然如此相象!小小的方寸里,女人寒酸的剪影瑟瑟的立着,如她重重的心事被高高的堆起,在她的背后,是看不清的城市烟涛,风卷云涌的滚滚来去.
……君为清路尘,妾为浊泥水,愿随秋风去,长逝入君怀!(曹植《七哀》)我给这幅画取名:浊水共烟涛.
翻开乐府诗集,《七哀》多达十余首,各个悱恻凄苦,可谓道尽了人间的哀婉情意,惟独有这样一首,特异其趣,将一位鹤立鸡群的怨妇如芙蓉般高高托举,在愁云惨淡的空濛岁月,这个女人的全部哀怨,都被写进了简洁清澈的文字之中,没有幽愤的诅戮,没有断肠啼血的撕心裂肺,仅仅是淡淡的诉说,就已深入人心,使读者不能不为之动容。这就是陈思王曹植的<七哀>.在文学史上,王粲的<七哀>地位最高.王粲是个落魄贵族,因战乱生活无继,投奔父亲曾经提拔过的一位大将.但是当年受到父亲厚遇的下属,却并未对王粲以礼相待,嫌弃他相貌丑陋,拙言呐语.时时抱以冷淡鄙夷的态度.才华横溢的王粲逢此世态炎凉,悲愤交集,七尺之躯竟无寄身之所,与一底层怨妇有何二致!这样的诗句,不仅打动时人,更加穿越千古.
曹植与之相比,更加不幸.当年铜雀台上斗诗,风光何其了得,贵为太子的至尊至宠,更是数不尽的风流繁华.一旦纵肆挥霍,权利颠峰的坠落就被打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其中哀痛,又岂是寥寥文字可以写尽!他笔下的女人,与他看起来没有关系,但能写得如此委婉动人,可知命运的根系却是休戚与共的.他写的洛神,是神女中最美的,也是最无瑕的.和楚怀王云雨的巫山神女不同,和幻化神谕的威严女娲不同.她是至美、至纯、至善的化身,是有情有意却不滥情随意的淑女,无论这个女人的前身前世是谁,她羽化的仙身都不代表现实世界的个体,如果说她属于仙界,毋宁说她属于艺术。
《七哀》里的怨妇,是居住在那个艺术中的另一位女神。她坚贞而决绝,不能和丈夫在一起,宁愿以死相随。马蹄扬起的尘土啊,尚且可以随风远逝,沾在征人的衣襟上,随他走边万水千山,孤弱无力的小女子,如同低地里的浊泥水,今生今世再无可能相伴相随!
女人的命运,在两汉魏晋的诗篇里是被歌咏最多的主题。这与诗人的命运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最底层的痛苦能被文学艺术关注,显露的是时代的主流身影。有人问我为什么爱画女人,我总是不知道该从哪儿说起,这和我所属的性别与群体无关,却和体验有关。艺术所行走的路径,符合它的发展规律,但却不符合人们心目中的“常理”。从某种程度上说,女性视角的诉说似乎更加贴近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语状态,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辞藻,总是更容易织缀在女人的身上,人类个性中共性的光辉,也最容易在女人身上得到体现。
古往今来,艺术家的作品无不产生于“有感而发”,细细体察,其中总有奇妙的内在关联,就如我的画儿,和一千多年以前的诗,没有相似的外表,却有相知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