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家观点 =

赵贵德:甘肃应成中国美术重镇

2010年10月12日 11:05 作者:赵贵德
  10月10日晚,灯火阑珊中,记者采访了日前来甘采风的当代著名国画家赵贵德。赵老穿着牛仔裤、黑布鞋,须发皆白,精神极好,言谈不拘一格,思维更是天马行空,说到兴起时眉飞色舞,燕赵开阔之气扑面而来。“艺术和人,都是一样,靠着一口气而存”,赵老如是说。

  甘肃文化是中国经典

  记者:您是第几次来到甘肃?对甘肃的艺术文化有着怎样的理解?

  赵贵德:这是我第四次来到甘肃。虽然来甘肃的次数不多,但对甘肃的感觉却很不一样。我是河北人,燕赵之地壮美、雄浑的历史文化对我的影响很深,来到甘肃我发现,大漠、群山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我想任何一个艺术家来到这里都能体味到文化层面上一种向上的勃发精神。

  记者:这种文化背景下,对于艺术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赵贵德:在甘肃,艺术创作应该走三段路,一是陇上行,在这里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二是黄河游,体味天人合一;三是塞北风,感受张扬大气的、以气贯通的气概。这是我作为艺术家想做的一件事,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做。希望甘肃的艺术家能利用这样的优势,使甘肃成为中国美术的重镇。甘肃独特的文化生命,生生不息的文脉线,是中国文化的经典,甘肃也应当成为中国美术的重镇。现今的时代是一个机会均等、人人共享的时代,也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在这浮躁中,甘于寂寞,老老实实做学问,才能跳出来。

  画马意在画人

  记者:您为什么选择画马,一画就是三十年?

  赵贵德:画马是受马的文化精神的感染,造物主把众多之美集中到马这种动物身上,比人更纯粹。但我画的马其实不是马,画马非画马,画的是人,是人的精神和心灵世界。有人在我的画中找马蹄、马尾,也许他们找不到,我画的是看不见的东西,看得见的是东西,看不见的是心灵,是一种意象的马。我画马三十年,是对中国文化不断认识、自我修炼的过程。我将这种艺术追求总结为二十四字——跳出前人,分开左右,书法构成,书意表现,以马造势,以势造象。

  记者:您对艺术的这种认识仿佛已经超越了艺术,成为了哲学?

  赵贵德:一个艺术家首先得是一个思想家,尤其国画家,功夫在画外。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无,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大有,而贯穿其中的就是气,艺术和人都一样,以这种气、这种勃发的精神作为内蕴。艺术家在这种文化中需要有非常明确的追求点,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原创的、超越的、五光十色的。五光十色就是包含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关闭




 


赵贵德 微官网
请保存,可以印刷到名片或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