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风情画卷》共分9部分:一《新婴卷》,二《夏粮卷》,三《纺织卷》,四《婚娶卷》,五《年节卷》,六《百业卷》,七《丧葬卷》,八《强身卷》,九《狮舞卷》。每卷30米左右,其内容涵盖河洛地区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手工百业、庙会社火、年节礼俗等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众所周知,中国的民俗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体文化,它在先民们长期的劳动中产生,在生产、生活中交流,并相因成俗,因而它具有浓郁的原生态文化特色,如在《夏粮卷》中,通过对小麦从播种、管理,到收、打、晒、储各个劳动环节众多场景的描绘,突出表现了河洛地区重视小麦生产的地域特色,展示出了一幅“田家少闲月,五月小倍忙”的火红劳动场景。画幅中描绘了河洛汉子不辞耕耘之苦和投身收获的喜悦,重现了洋溢着地方民俗特色的传统农耕操作方式,鼓荡着一种昂扬的气息和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展示出一种粗犷灵动之美,给读者以激励与震撼。
如果说《夏粮卷》中的许多场面表现了河洛汉子张扬的性格和刚毅之气的话,那么,《纺织卷》则以一种抒情的韵律画出了河洛地区女性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阴柔之美。画卷从摘棉、轧棉、弹花、搓花穗、纺线、倒线、经线、掏头、上机、织布,再到印布、染色、轧布、剪裁、缝制,将一件衣服的制作过程及其各种环节演绎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展观画卷,仿佛欣赏一首如
用长卷画幅表现一个时期的世态民情,《河洛风情画卷》并非首创,但用多幅长卷表现一个地域的民风民俗,并且构思精巧,描摹细腻,既能给人欣赏精美画作的愉悦,又能给人以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无论从古到今,确是不多见的。
《河洛风情画卷》中描绘的许多生活场景,已被现代生活所淹没,当我们重新浏览这部画作时,许多美好的回忆便与画中的情景一起涌上心头,令人久久激动不已,仿佛使我们返璞归真,回到了童年,我想,假如没有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我们的许多美好记忆就日渐淡化乃至失去,纯真的民俗就越来越远乃至丢弃,原汁原味的河洛民俗文化将尘封历史长河里。因此说,《河洛风情画卷》不仅仅是具有欣赏价值的绘画艺术,也是极其珍贵的民俗文化瑰宝。